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谷诗新 余水琴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0

【摘 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数学学习意义重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主题为中心,以先进文化中真实问题解决为驱动,以跨学科学习为形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主要样态,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数学主题活动的设计一般以“选择主题—确定目标—整合知识—规划环节—成果评价”的路径展开。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主题活动 跨学科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授知识与塑造学生世界观的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研究的思路。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想意识形态文化、社会的主旋律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以主题式学习的形式,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做到学以启思、学以致用,让学习得以真正发生。这样能充分发挥“以文化人”“转知为智”的教育功能,同时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还可以给学生植入文化基因,塑造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探究能力。

(一)民族自豪感:明晰先进文化之源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包括勤奋、独立、合作、敢于批判和勇于探究等精神品格。因此,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比如通过观看嫦娥一号到六号升空的视频,特别是嫦娥六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填补了人类探月史的空白,让学生感受中国伟大,厚植学生的爱国心,提升自豪感。

(二)文化认同:探寻先进文化之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将其融入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数学课堂上,可以引入一系列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逐渐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感悟数学背后丰富的文化价值,实现文化认同。

(三)文化自信:应用先进文化之本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创新、批判、探索的精神,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最前沿的知识、技术和思想与数学知识深度融合,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式跨学科学习内容。例如,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章,搜集不同年份我国航天卫星发射的资料,并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整理,讲一讲“一百星到四百星的故事”,画一画未来航天的样子。通过这些活动,对中国航天的发展更自豪,对航天英雄更崇敬,进而树立更加努力向上的远大目标,坚定文化自信。

二、小学数学主题活动设计的一般路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非常广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和创造性链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式的学习方式呈现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数学主题学习的设计路径如下:

(一)选择主题——主题活动的基础

确定合适的主题,是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数学主题学习的基础。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是开展主题式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主题的选择可以由师生共同确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素材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并选定研究主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此主题搜集相关素材,学生会主动阅读、思考,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有深刻感受。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主题划分为实践类、探究类和项目类。

实践类主题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数学的思维与眼光,走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的科学院、科技馆等场域而进行的主题式实践活动;探究类主题活动是指学生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大事件或研究成果为主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现象或可能存在的规律的学习活动;项目类主题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为项目的学习活动。

(二)确定目标——主题活动的关键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灯,关乎学习效果的达成度。选定活动主题后,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此主题所要达成的目标,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其课程目标应聚焦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重点要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育人目标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学生精神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用文化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充分发挥好课程思政作用。选定主题后的学习目标确定至少要包含两方面:既要有学科的培养目标,又要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目标,让知识学习和育人效果相得益彰,进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三)整合知识——主题活动的前提

整合知识内容是开展主题学习的核心环节。教师要根据选定的主题,依据学习的目标,找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数学知识的链接点,进行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方式有多种,可以整体切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在先进文化的真实情境中,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及思想,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从中获得情感体验;也可以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引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其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四)规划环节——主题活动的重点

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数学课堂实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环节来实现,也就是将预先整合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有序的、连贯的课堂结构。主题活动环节的规划,形式可以多样,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灵活选择,恰当安排。学习空间不必完全拘泥于传统课堂,学习方式也因学习主题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科技馆,沉浸式体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学生提供《四百星的故事》材料,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式学习;等等。学生对主题式学习活动积极性高,探究兴致高,学习效果好,能真正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五)成果评价——主题学习的核心

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评价,可采用动态、多元的方式。动态多元的评价,既关注活动的过程,用过程性评价,也关注活动的结果,用结果性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主体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等。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成果评价,既能关注到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里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表达想法,增强与同伴合作、交往的自信心,对学习充满热情,又能兼顾群体育人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数学课程思政作用,培育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让学生能真正成长为具有民族根基、求真精神且怀有“中国心”的人。

三、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

中国高铁技术是社会主义先进科学技术文化典型代表,下面以“走进中国高铁”为例,具体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

(一)主题分析

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走进中国高铁”这节课主题来源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数学观察。以中国高铁的各项数据为载体,以中国高铁的发展背景、中国高铁的探索研究、迈入高铁时代、高铁的高速发展、中国高铁的速度和里程的突破为抓点,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加深理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储备和生活经验。例如,在马路上,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汽车的速度比自行车速度快;在运动会上,学生体会到用时短的运动员速度快。

(二)学习目标

1.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理解相遇问题的行进过程;初步了解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

2.在分析高铁速度的过程中,通过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从“数学与生活”方面去收集、整理,反映中国高铁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从数学的角度作出分析与判断,感受中国高铁的“无→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快→领先”的发展壮大历程,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时规划与学习过程

第1课时:调查研究中国高铁的相关信息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数学任务的驱动下,在课前一周,学生分小组选择研究单(图1)上的一个问题探究、思考,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整理与归纳。

活动1:小组合作,选择研究单上的一个问题探究并整理

课前探究是为了打破课堂时间限制,消除学生能力差异等方面的影响,确保学生独立思考,为课堂的学习提供认知感觉或者感悟,建立学习基础,避免零基础参与课堂。

有关高铁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基于此,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课对高铁的认识要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疑问,培养学生逐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能力。

第2课时:探究高铁中隐藏的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中国高铁诞生的故事,记录视频中出现的数据,了解高铁知识中的数学信息。分组交流汇报课前研究成果。

活动2:观看视频并记录数据

活动3:汇报课前研究成果

活动4:探究速度、时间与行程的关系

回望1909年,中国建成第一条京张铁路,时速35千米/时,而在21世纪初,我国火车时速也仅有43千米/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2007年,我国第一列自主研发的和谐号电力动车组在上海开通,时速200千米/时。2008年,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沪高铁)正式通车,时速350千米/时。2016年,复兴号正式通车,以超过420千米/时的时速,在郑州至徐州高铁上交会,创造了高铁交会速度的世界新纪录。2019年,时速600千米/时的高速磁浮实验样车在成都下线,这标志着中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你能根据文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发现式学习是指让学习者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和规律地学习。“你能根据文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从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发现速度、时间与行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问题,探究解题方法。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对自己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他们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

第3课时:画数学小报、写数学小论文

本课时主要是组织学生回顾、总结参与整个实践活动的收获与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积累数学写作的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并持续跟进。

活动6:画出课后继续研究高铁的数学小报

活动7:书写畅想中国高铁未来的小论文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关于中国高铁,你还想研究什么?你能畅想一下中国高铁的未来吗?

用数学讲好中国高铁的故事,数学与中国高铁的结合,让理性的数据与感性的爱国情感完美交融,在爱国情感的渲染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用数学眼光去阅读的窗户。

【参考文献】

[1]唐慧荣,唐恒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价值定位、路径、策略[J].小学数学教师,2023(Z1).

[2]牛玉娟.小学数学跨学科课程整合教学的实现路径[J].小学数学教育,202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