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

作者: 陈同非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小学语文等各科作业设计的研究成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热点,并结合研究热点提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未来方向,为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效果提供优化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文献分析 研究趋势

作为教育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之一,各级各类关于作业设计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万方基础教育科研服务平台有关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文献进行统计,从文献研究的视角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现状,并据此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设计建议。

一、国内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文献分布情况

(一)文献总分布情况

1.文献数量

本文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设置为篇名,以万方基础教育科研服务平台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2023年8月,最后得到中文学术文献1682篇,其中2001—2009年共计26篇,2010—2021年经历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和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相关文献从2010年50篇的波谷到2014年172篇的波峰再到2021年69篇的波谷。《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研究文献数量直线上升,2022年235篇,2023年截至8月124篇。

2.文献研究视角分布

通过对检索文献的统计、归纳,发现我国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年均文献约3篇的观望期(2001—2009),主要是以个体经验为主的极少数研究;第二个时期是年均文献约108篇的探索期(2010—2021),主要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引领和“减负”任务的呼唤下,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方向;第三个时期就是年均文献约215篇的深耕期(2022—2023年8月),在“双减”“双新”导向下,大胆创新作业设计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立德树人的实践意义。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深耕期文献的分布情况

本文以万方基础教育科研服务平台为文献来源,选择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为篇名,从2022年1月—2023年8月共检索到359篇文献。除了大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设计原则之外,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的文献有102篇,占深耕期总文献的28.4%;研究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文献有67篇,占深耕期总文献的18.7%;研究小学语文年级、学段作业设计的文献有65篇,占深耕期总文献的18.1%。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知识立体、儿童立场、生活立意: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符合人的发展

在策略研究方面,教师更关注知识立体,即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设计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儿童立场,即从个体差异和作业分类出发,个性化、进阶化地设计分层作业;更关注生活立意,即倡导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产生联系。

有教师提出,可以通过绘画创作、书写创作、角色扮演来创新作业形式;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将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实践类作业,加强学科融合,注重能力发展。也有教师认为,应该利用生活化作业来引导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学科融合作业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利用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与内化;利用分层性作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有教师通过紧扣语言要素、关注语言运用、拓展作业外延的方法来联结单元统整点;通过梳理“篇章”结构图和妙用“重点”导学单的方法来联结学力提升点,建构思维支架,提升作业品质;通过分层设计和趣味作业来联结学生兴趣点,关注个体差异,开发作业种类。还有教师提出要结合新知内容,设计前置作业;设计随堂作业,课中练习,迁移应用所学;设计延伸作业,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复习,实现减负提质。

(二)整体观照、分解任务、思维进阶:针对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符合学科逻辑

在以单元为单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中,教师更注重整体观照,即能围绕大概念高度聚焦学习目标;更乐于分解任务,即根据学习目标做不同侧重点的诊断与巩固;更关注思维进阶,即利用认知层次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抽取单元大概念”“架构表现性任务”“个性化作业设计”来生成基于大单元的高效任务群,提出了“加强课时作业间的关联性和进阶性”的观点。教师认为,单元作业应涵盖强化积累与梳理的基础性作业,渗透学习策略的发展性作业和引导迁移运用的拓展性作业。教师观照学生从知道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应用到综合的三进阶,同时探索出“立体解读—动态调整—诊断改进”的单元作业目标制定三策略,以及从学以致用到“多题融合,从知道到理解”“搭建支架,从理解到应用”“回归实践,从应用到综合”的思维进阶方法。

(三)习惯养成、自主发展、跨界融合:针对小学语文年级、学段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学习责任

在以年级或学段为单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低年级语文作业更加侧重于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的习惯养成,中年级语文作业更加侧重于利用不同类型的作业差异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年级语文作业更加侧重于在大视野下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维训练。所有学段都注重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内化实践。

有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以丰富的阅读形式培养识字书写习惯,以“听读互促、内外互促”来培养阅读习惯,以“明确要求,对照评价”“面向全体,关注特殊”来培养倾听表达习惯,以探索性、挑战性作业来培养思考习惯,以预习小任务、话题小记录、学语小竞赛等“三小类”作业来培养积累习惯。有教师采用了为中年级学生“减负提质”的策略,设计包含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的基础性作业,提供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选择性作业,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拓展性作业体系,安排“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促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作业。还有教师将语文核心素养与高年级作业设计有机结合,将课外作业转为课内作业,将语文学科作业转为跨学科交叉作业,将课时类作业转为大概念单元作业,并关注语言运用,着眼思维提升,善用阅读类作业,充分利用体验性作业。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的未来方向

通过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热点的关注,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研究的盲区与误区。为了更好地让作业设计发挥其作用,现提出以下五条优化建议:

(一)关注“教—学—评”一致性,不断拓展作业功能

目前我们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更多的是注重阶段性评价或者结果性评价,基本是集中在一阶段教学结束之后做出的诊断性评价,而缺乏对后续学习任务的观照。我们要将作业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行为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师能够通过作业的诊断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改进教与学的过程,达到“教—学—评”的一致。

(二)关注高阶实践任务,有效精简作业数量

现阶段教师因为要设计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功能的作业,往往陷入了作业碎片化、冗杂化的尴尬境地。为了进一步减负增效,我们可以借由一个整合度高、关联性强、素养面广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形成解释、做出评价、创意运用等高阶思维问题的同时,主动进行提取信息、整体感知等低阶思维的训练。

(三)关注课时作业设计,聚焦单元教学实效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中,关于课时作业的研究寥寥无几,明显少于对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教师虽然已经在关注大单元教学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在精细化学程指导上,还缺乏相应的关注与深思。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中,每篇课文都有各有侧重的单元要素落实点,课时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依序展开,让每一课都有侧重的素养训练,即线性排列、分点训练。

(四)关注线上、线下融合,努力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工具、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作业设计还要更深入地突破时空的界限,走进真实的语文生活中,走进虚拟的无限空间里,在实际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开展深度学习,让技术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工具,助力学生更快捷高效地学习。

(五)关注实证反馈研究,持续诊断作业效能

从近两年指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文献数量看,呈上升趋势,但对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主要集中在设计实施方面,鲜有基于数据或实证的研究。这样缺少有效性反馈与分析的研究可能会将教师带进作业设计的一纸空谈中,导致方向偏航。因此,教师要开展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来不断调整作业设计,使得作业设计处于不断修正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韩芳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13).

[2]陈晓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开发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22(8).

[3]王莉娟,刘金远.多元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研究[J].教师博览,2022(15).

[4]邱丽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3(7).

[5]邱志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5).

[6]苑艳艳.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撬动课后学习方式的变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Z1).

[7]肖猷莉,张晓岚,任明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J].语文建设,2022(16).

[8]杨可.“双减”背景下,让作业更完整育人:基于习惯养成的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3(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