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技术对智力发育迟缓儿童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 吴静

【摘 要】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儿童的心理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于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心理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于日常生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它不仅有助于科学地弥补儿童的缺陷,而且能够深入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探讨针对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心理辅导技术,并提出了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和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技术 智力障碍儿童 适应能力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在本文中实际是指智力障碍儿童。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感受,将智力障碍儿童描述为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由于先天以及后天因素导致的智商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各方面行为能力上存在缺陷,相比于普通学生,这部分学生因为注意力、表达能力存在缺陷,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其心理更需要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深入了解其心理特征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有效提升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效果,采取合适且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是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不仅能够疏导和解决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还能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促进其各项适应能力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为这些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支持。最终,他们将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一、积极关注呵护,引导感受温暖

教师在心理辅导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当面对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时,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运用有效的辅导方法来帮助他们。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需要用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教师应该遵循不排斥、不歧视的原则,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自我暴露和共情的心理辅导技巧,鼓励这些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密切交流,学生可以感受到温暖和爱,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心。在温暖的环境中,这些学生可以绽放生命光彩。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由于缺乏亲子依恋关系,难以从情感角度理解正常的人际交往行为和感受人际关系的乐趣。他们缺乏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愿望,也没有与同龄人一起游戏的想法。在为这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训练时,教师可以选取他们喜爱的游戏内容,引导同伴与其一同玩耍。同时,教师在旁边进行语言或动作的示范提示,以引导智力发育迟缓儿童与同伴互动。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复盘,引导他们回忆整个游戏的经过,表达自己的感想,在他们表达的过程中,倾听者们需要表现真诚、尊重、共情,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与爱。通过师生间的积极关注,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深刻地感受到关爱,这为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往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二、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找回信心

受不良自动化思维和不合理信念的影响,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往往对自我有着消极的认知和评价。为了帮助这些学生重新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教师需深入反思其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普通学生相比,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心理辅导。教师可运用积极关注法、共情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策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并引导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与这些学生相处时,教师应采用商量的语气,而非命令式,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此外,教师应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宣泄方式。同时,发挥共情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满足其真正需求,多给予赞美、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关注和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并教授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也能体验到学业成功的喜悦。

例如,有的学生经常一个人独处,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也谨小慎微,很少与同学面对面地交流或者玩耍,对自我的认知还会有一些偏差。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很少和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玩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和他们交流,也认为其并不想和自己一起玩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用搜集到的这些证据引导这些学生对自动化思维进行初步评价,帮助他们重建对自己的认知,鼓励其和其他同学积极地交流与相处。对于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每一次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迅速给予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有动力地探索和学习,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利用强化理论,矫正学生行为

斯金纳独特的强化理论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基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实际应用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强化手段帮助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在行为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的持久性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行为习得过程具有反复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心理辅导时加强对这些学生控制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有效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并利用强化理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

普通的学生可以成为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榜样,通过日常互动不断影响和纠正他们的行为。当这些学生在游戏或学习中做出积极的行为时,教师应迅速利用强化理论给予他们赞扬或奖励,可以采用鼓掌、拥抱、身体抚摸等方式给予赞扬,也可提供食物或玩具等作为奖励。这将有助于创设温暖且包容的环境。

四、引导家长参与,彰显协同价值

在对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局限性,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优势。通过家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更为全面和专业的支持。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观和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搭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桥梁,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家长的潜能,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在家长会这一家园共建的平台上,教师应紧紧把握与家长交流的机会。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与家长应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确保家长在了解孩子表现的同时,也能掌握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如认知行为疗法、共情、积极关注等方法,从而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以深化他们对这一教育领域的理解和认同。在思想层面,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家长会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家长,引导他们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从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更加有利的环境。

相比于普通学生,智力发育迟缓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依恋关系。因此,建议其父母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注,并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和玩具来引导他们玩耍。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或者参与游戏,运用认知疗法来引导孩子。这可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有“外人”参与的游戏活动。通过与孩子亲切的交流、用情感动作和爱心去照顾他们,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进一步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辅导对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经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这些儿童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期望进一步推广这一研究成果,使心理辅导在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训练,这些儿童可以逐渐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海霞.让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敞开心扉[J].清风,2021(2).

[2]段玉霞,齐登焕.利用团体沙盘游戏进行特殊儿童情绪干预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23).

[3]胡世艳,明兰.心理健康辅导形式下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与班级群体影响力的互动研究[J].亚太教育,2015(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