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策略研究

作者: 王丽丽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策略研究0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难度越来越大。为响应“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负担,教师需要不断发展、构建新型的复习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以生为本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避免实施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应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更好地复习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应钻研教材,优化课堂复习结构,加强对学生读、说、写的基本训练,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一、指向目标,教学有法

我们要用一种专业化管理来促进教师精神的培养,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既规范教师的教学内容,又规范学生的学习内容,这就是目标导向法。教师如何实施目标导向法呢?教师应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重点设计题型。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转换为练习题,规划好教学内容,不随意教授。例如,五年级阶段目标是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220个。对于这部分汉字的复习,除了以常规的“听写词语”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出示相关的题型演练,如“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形近字、同音字的选择”“改正错别字”“成语填空”等。在这类题型中,教师要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题型、题量,选择一些高频或易错的字词训练。下面是师生课堂复习时做的题型: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实践练习发现,本题学生的错误率达到了一半以上。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掌握一些多音字的用法,如多音字“挨”表示“靠近”的意思时应该读第一声“挨(āi)近”,“强”表示“不是心甘情愿的”时读第三声“勉强(qiǎng)”;二是学生平时就容易读错一些词语。

指向目标的教学要求教师最大程度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复习计划,达到规范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二、直面问题,引导学习

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背诵课文,背诵不仅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还有益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记忆力。在小学阶段,学生背诵的检测主要是“按课文内容填空”的书面练习。在复习时,除了常规的练习题以外,让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学生答题的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掘学生自主复习的潜能。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突出表现为喜欢问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直面问题,学会学习。

(一)创设情境,强化基础

在情境中教学,扫清了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带来的障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常规的复习课堂机械、单调,缺乏一定的活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复习基础的知识,也应该包含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判断,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才是对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贯彻和实施。针对学生认为复习课比较乏味的一项“梳理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次“课文内容大比拼”活动。

主持人(生):以下是抢答题,请填空,直接说出答案,不需重复问题—那(  )的蓑毛,(  )结构,(  )的长喙。

生1抢答: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

主持人:回答错误。

生2抢答:雪白,全身的流线型,铁色。

主持人:回答错误。

生3抢答:雪白,那全身的流线型,那铁色。

主持人(生):恭喜你,回答正确,加1分!

学生做此类填空题,最容易添字、漏字、改字,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复习,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类型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运用的条件以及变式,从而灵活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二)整合积累,综合运用

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基础知识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规律的积累、语言典范的积累三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积累方法:(1)随文摘录法,如生字词的积累、课文优美语句的摘抄;(2)记录生活素材,如让学生记录身边亲人、朋友的有意义的故事;(3)趣味积累法,如按照描写景物进行积累,如春夏秋冬,图文并茂,便于理解、记忆;(4)加强朗读、背诵法,如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运用这些积累的方法,夯实基础知识后,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以上积累的方法重新导向知识的运用,如可以让学生积累有关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以下是对修辞知识的整合及运用的一类题型。

以下哪一项运用的写作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

A.白鹤太大而显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

B.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花那样有姿态。

D.我很少扒开垂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据调查,对于本题其他班级学生的错误率也较高。可见,这类修辞手法题型的运用是较多学生的难点,多种修辞方法出现后,学生更易混淆,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复习期间,再次要求学生按照修辞整理句子,并且背诵后,笔者发现此类题型的错误率明显降低。因此归类梳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当然,在整合基础知识,让学生记忆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整合学生的练习卷,有针对性地出题,细化学生测试的内容,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减少学困生的数量。

三、分层指导,及时反馈

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进行分层指导。复习语文基础知识,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训练中。这就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和检测。教师结合本班级学生的能力和认知特点,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按照比例合成四人一组,共14个学习小组。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结合语文新课标和学期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进行14个小组的比拼,最终选出复习检测结果最优组为获胜组。因此,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常态学习模式。如复习古诗《示儿》时,教师布置了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2)品读诗句,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3)体会古诗的表达,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了分级习题,让学困生做第(1)题,让中等生做第(2)题,第(3)题由学优生做。检查作业的要求是中等生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学困生订正完成后,需要再次默写古诗,直到默写全部正确;学优生批改中等生的作业,直到中等生理解古诗的大意;教师批改学优生的作业,指导学习诗歌的具体方法。这样的复习反馈环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策略,这样的分层指导,及时反馈,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学习,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取得了进步。

在教学时,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应该“以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掘他们的潜能,筑好“九层之台”的每一堆泥土,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宁丽.以生为本,整合优化,激趣提升:小学生自主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8(Z3).

[2]陈胜科.课后复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