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润人心 廉风育桃李

作者: 文斌

潜江市曹禺中学坚持以“学校创廉、教师守廉、学生学廉、家长助廉”的思路挖掘清廉教育元素,营造清廉文化氛围,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让清廉之风润泽师生心灵。

聚焦环境建设,打造清廉文化。环境建设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学校聚焦校园环境布置,营造张扬清廉之风的校园氛围。毓德园又称“廉洁园”,是宣传清廉文化的主阵地。学校依托毓德园开辟“廉洁展板”“廉洁专栏”,陈列廉洁名人事迹和廉洁名言警句,营造出“一草一木能传情、一砖一瓦会说话”的宣教氛围。学校鼓励师生在办公室、教室布置廉洁标语,接受清廉文化的熏陶。学校还结合办学特色渗透清廉文化,如借助校园电子屏播放视频《曹禺:孜孜以求  不慕名利》,宣传曹禺先生的清廉事迹;利用校园广播宣讲廉洁小故事,播放清廉主题文学作品朗读音频;等等。

立足课堂教学,落实清廉教育。课堂是清廉学校建设的主阵地,将清廉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是学校落实清廉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中,学校充分整合、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清廉教育元素,将清廉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教学和社团课程教学中,着力打造“清廉教育精品课堂”。语文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清廉主题文学作品,讲述名人的文学成就及清廉故事;历史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人物的爱国思想和清廉品质;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画莲促进心中“生廉”;社团活动中,书法社学生开展清廉主题书法作品展,“雷雨”戏剧社学生编排《清廉班干部》《班级小管家》等清廉主题话剧。以上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清廉榜样,根植了清廉品行。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文章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描绘,塑造了一个爱憎分明、清正廉洁的形象。课堂上,教师“以莲示廉”“借莲倡廉”,由“爱莲说”拓展到“赞廉说”,环环相扣地引导学生从品味古人的君子之德延伸到赞颂当代清廉典范,促使学生“赏莲明廉、爱莲守廉”。课后,教师指导“雷雨”戏剧社学生以《爱莲说》为基础,结合《宋史·周敦颐传》中周敦颐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为囚犯伸张正义而得罪上司王逵的故事,编排了《廉政·爱莲》课本剧,生动展现了周敦颐廉洁清正的精神品质,使清廉之风深入学生心中。

依托德育实践,涵养清廉品行。学校将清廉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中,把清廉精神培育落实在各项德育实践中,通过活动育人,帮助学生涵养清廉品行。例如,学校组织师生到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清明节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扫墓活动;开展“清育桃李,廉润校园”主题演讲和书画(征文)比赛、“诵红色经典,讲廉洁故事”经典诵读大赛、“书香颂清廉,清风拂校园”读书分享会、“敬廉崇廉”话剧表演等特色活动,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育人形式,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树立清正学风。

家校协同育人,传承清廉家风。学校以家风建设为抓手,利用家长会、主题班会、思政课、国旗下讲话、学校公众号推文等,倡导“好家风育好孩子”,强化家风家教;通过班级群、家委会等向家长发放宣教材料,引导家长崇德尚廉、以身作则;组织开展“我与父母共成长”家庭教育论坛、“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清风润万家”廉洁家书系列活动,通过写家书、讲家风、晒家规等,引导学生成为清廉学校和清廉家庭的纽带,形成“小手拉大手”的效应,让更多家庭注重清廉家风的培育和传承。

责任编辑  刘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