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人物描写 体会人物特点

作者: 肖清根

人物描写是凸显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草船借箭》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计落空,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教学难点是“通过关键语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熟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后,笔者引导学生紧扣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一、借助神态描写,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神态描写是关于人物神情、姿态的描写。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会通过神态等显露出来,细致刻画人物神态是写人类文章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常见方法。

《草船借箭》对诸葛亮神态的描写仅有一个“笑”字,这个“笑”字饱含了诸葛亮复杂的情感。教学中,在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笑”字,结合课文插图,通过联系上下文,感受江上箭如雨下,诸葛亮却在舱内镇定自若、谈笑风生的情形。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领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形成了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有的学生说:“我从‘笑’字中体会到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他可能在笑周瑜本想陷害他,他却将计就计,算对了天,算对了人,轻易‘借’到了十万只箭,没有让周瑜的阴谋得逞。这是一种自信的、胜利的笑。”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鲁肃,箭就要‘借’到手了,可他还蒙在鼓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友善的笑意里流露出对鲁肃言而有信、鼎力相助的感谢。”还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用兵谨慎,因而大雾天必不敢出兵,只会放箭,使自己‘借’箭成功。这是一种轻蔑的、讽刺的笑。”学生紧扣“笑”的表情,体会到诸葛亮丰富的内心。至此,诸葛亮心胸开阔、胆略过人、神机妙算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二、借助语言描写,揣摩周瑜的心胸狭窄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生动贴切的语言描写是《草船借箭》表达上重要的特点。其中描写周瑜的语言最多,也最生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画出描写周瑜语言的句子,抓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周瑜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说,从周瑜的话“两军交战,用什么兵器好”中体会到他明知故问,想让诸葛亮进入他设计的圈套;从周瑜的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中体会到这是胁迫的口吻,目的是让诸葛亮无法拒绝安排的任务——十天造好十万只箭。有的学生从“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中的“故意迟延”“定他的罪”体会到周瑜嫉贤妒能、用心险恶。还有的学生说,从课文最后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揣摩到周瑜陷害计谋落空后无比失落,既佩服又无奈的感情。学生发现这句话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过人的智慧。随后,笔者让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周瑜与诸葛亮、鲁肃的对话,深入体会周瑜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由于课上学生阅读的时间充足、方式多样,在交流周瑜形象特点时,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既有对周瑜军事才干的欣赏,又有对他心胸狭隘、陷害英才的反对,从而认识到现实中一定要做一个心胸宽广、顾全大局的人。

三、借助动作描写,感受鲁肃的言而有信

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不要光看他的外表、言辞,更要看他的行为。行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船借箭》中鲁肃的形象是通过行动描写塑造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读相关段落,勾画描写鲁肃言行的句子,抓关键词语体会鲁肃的人物特征。有的学生说,故事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不但答应下来,还没有把给诸葛亮借船、安排军士、准备物资等事情告诉周瑜,可见鲁肃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有的学生说,从课文第6自然段“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了三十名军士,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中的“拨”“配”“布置”等动词体会到鲁肃是真心在帮诸葛亮,他不希望诸葛亮被周瑜陷害。在全班交流中,学生对鲁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友善”的要求。许多学生表示今后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以上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时,始终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通过抓关键字词,联系全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甚至就某一句描写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学习本课后,诸葛亮足智多谋、周瑜嫉贤妒能、鲁肃信守承诺的人物形象深入学生内心,让他们产生了阅读原著的浓厚兴趣。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