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

作者: 范建民

“长文短教”是一种从提高课堂效率出发,克服长课文教学面面俱到的弊端,紧紧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简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教学方式。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画杨桃》一文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能受到思想教育。教学本课时,笔者紧扣本单元训练目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引导学生读好故事中对话的语气”,展开长文短教教学实践。

借助插图关键信息,整体感知。借助插图和关键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学《画杨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首先,课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包括“我”、老师、同学们,其中“我”是主要的叙述者。在“我”的叙述中,学生了解到老师在图画课上要求大家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大家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而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教导同学们在看问题时要实事求是,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不能盲目地做出评价。由此,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其次,插图上画的是“我”坐在课桌旁画画、老师和同学们围在桌子前观察的画面。这幅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关系。教师可以准备杨桃或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进行观察,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帮助学生深切地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直击重点对话片段,读出语气。教学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标点和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进行朗读训练。如“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几名同学“哈哈大笑”,嘲笑“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反问、指责的语气朗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句话。再如“好——笑!”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故意拖长语音,以更好地表现嘲笑“我”的情形。

这篇课文中人物对话不长,很多地方省略了说话人及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读好对话的语气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朗读和自己添加提示语的基础上,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读好对话的语气。如下面这段对话: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老师提高嗓门大声地问)

“不……像。”(同学们吞吞吐吐地回答)

“那么,像什么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追问)

“像……五……五角星。”(同学们结结巴巴地说)

结合生活经验,独立思考与表达。课文结尾句“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是理解全文的难点。教学的后半段,教师应聚焦单元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展开教学。教师要像文中的老师一样,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根据“画杨桃”这件事,谈收获与启发。有的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看杨桃,样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别人想的、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并谈一谈收获和体会。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