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思维过程与方法 增进文本理解与表达
作者: 杨毅
《田忌赛马》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文中写孙膑的笔墨很少,但他是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孙膑善于观察、分析,所以才能给田忌提供合理的策略,让他稳操胜券。文章的结尾,孙膑被举荐给齐威王并成为其军师,也从侧面说明孙膑的智谋受到了认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并将其表达出来;教学难点是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一、游戏导入,引出思维话题
新课伊始,笔者创设猜汉字的游戏情境,出示篆体字“”,让学生猜猜这是哪几个字。学生猜出后,笔者让学生分别说说是怎样猜到的。有的学生通过古今对比发现田字并未变化,有的学生根据预习推断是本课的主题“田忌赛马”,有的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这个“马”字在象棋上出现过。笔者肯定了学生的推断和发现,指出比较、联想、推断是思维过程的体现,并板书“思维”。随后,笔者引导:“篆书是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一种文字,我们今天学习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也发生在战国时期(板书“田忌赛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战国,见证这场赛马,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吧!”以上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思维”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清关系,梳理思维脉络
笔者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尝试梳理人物关系。学生自主阅读后发现:齐威王与田忌是君臣关系,孙膑刚开始是田忌的门客,后来成了齐威王的军师,并绘制了相应的人物关系图(图略)。随后,笔者先让学生分别说说“门客”和“军师”的含义。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后得出:门客是古代达官贵人养在家中有真才实学的能人,能在关键时刻为主人出谋划策;军师是官职,他们通常辅佐君王征战,为战争出谋划策。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名名不见经传的“门客”是如何成为一位君王的“军师”的呢?中间发生了什么?至此,学生抓住了孙膑这个关键人物,为引出后文的“田忌赛马”事件做了思维铺垫。
三、还原情境,梳理思维过程
教学时,笔者首先出示孙膑说的两句话(“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让学生思考孙膑想出的办法和主意具体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想出这个办法和主意的。学生思考过程中,笔者出示“慧学单”,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一“了解思维过程”中的第一项“连一连,标出赛马对阵图”。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连线如下。
学生通过对阵图,理解了“三局两胜”的概念。这时,笔者出示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优化知识点——列举田忌和齐威王对阵的全部可能结果,共计6种,其中有且只有一种田忌获胜的情况,辅助学生理解孙膑制定策略的思维过程。
“难怪他说一定能让田忌赢。这么精妙的主意他是怎么想出来的?”笔者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一“了解思维过程”中的第二项,从马的脚力、齐威王、田忌、比赛规则四个角度出发,分别将孙膑看到的和想到的补充完整。学生同桌交流后得出:当孙膑看到“马的脚力相差不多”时,想到了“可以把马分成三个等级”;当孙膑看到齐威王之前每次赛马都是按照“上、中、下”的顺序时,想到了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当孙膑看到田忌对自己的信任时,想到了此次赛马可以让他使用自己的计策;当孙膑看到每次赛马的规则都是三局两胜时,想到了自己只需要保证田忌胜两场就可以了。综合以上孙膑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孙膑之所以想出唯一的获胜方法,离不开他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观察与思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
四、角色代入,叙述思维方法
此环节,笔者再次出示孙膑说过的两句话,并追问:“他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学生答出“胸有成竹”。这时,笔者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出“胸有成竹”的语气,并追问“听到孙膑这么说,田忌又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找出田忌的反应。有的学生从“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两句中感受到了田忌刚开始的疑惑。有的学生从“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田忌微微一笑”“田忌满意地笑了”三句话中感受到后来赛马时田忌的镇定自若。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找出田忌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学生发现原来是孙膑向他解释了这个计策。
这时,笔者出示“慧学单”学习活动二“尝试换位思考”:“孙膑是怎样向田忌解释清楚自己的计策的?”笔者引导学生轮流扮演孙膑,尝试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关联词条理清晰地向田忌解释自己的计策。角色扮演时,有的学生只解释清楚了赛马的规则,而遗漏了孙膑观察到的内容;有的学生发现可以借助学习活动一中孙膑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把思维过程说清楚;还有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意识到田忌是个武将,需要用更加简单易懂的语言让他理解。基于此,笔者出示“慧学单”学习活动三“创造性地复述”,引导学生先回顾五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具体方法——扩充细节、加入语言神态动作表演、转换人称等,再尝试创造性地讲一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全班展示时,有的学生从孙膑的角度讲这个故事,把他的思维过程说得非常清楚:“我叫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他非常信任我,我也一直想报答他。田将军喜欢赛马,但是输多赢少,我想他如果能在赛马中脱颖而出,是不是就可以得到齐威王的赏识。我观看了几场比赛,发现马的脚力相差不多,大致可以分成上、中、下三等;齐威王的马都是按照上、中、下的顺序出场;比赛是三局两胜制,我只需要确保两场胜利就足够了。于是我制定了以下策略:先派出下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这局输了不要紧,可以损耗对方实力;再派出上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中等马,可以轻松取胜;最后派出中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下等马,获得第二次胜利。三局两胜,锁定战局。我找到田将军,把我的计策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他果然十分信任我,照我说的做了,最终取得了赛马的胜利。最后,不仅田忌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我也成了齐国的军师。”
有的学生很有创意地从齐威王的角度出发,先讲了故事的结尾——齐威王和田忌的谈话,再通过田忌的回忆说清楚了孙膑的思维过程,还补白了齐威王封孙膑为军师的原因:“我是齐国的君主齐威王,我很喜欢赛马,我的马都是全国最好的,所以赛马也都是我获胜。可是这一次,我手下的大将田忌居然在赛马时赢了。我了解他,他没有这样的智谋,所以我问他是谁帮他想出这个计策的。田忌告诉我,是他的门客孙膑想出了这个计策。于是,我把孙膑叫来谈话,发现他果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最终决定封他为军师。”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