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李娜娜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围绕“共同的世界——地球环境”学习主题编排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和《应对自然灾害》两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自然应负的责任,懂得珍爱地球,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依托核心素养要求,明晰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内容涉及“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其中,《地球——我们的家园》旨在引导学生明确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要树立环保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应对自然灾害》旨在引导学生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由此,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进一步意识到这些危机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形成爱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意识,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学会客观地看待自然灾害的产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举措,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意识、自救能力,并从中感受中国人民不屈的抗灾精神。
紧扣教学目标,分解教学任务。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构建美好家园”“正确看待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两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构建美好家园”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懂得珍爱地球;了解环境问题带来的生存危机,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知道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树立环保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任务二“正确看待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体会人类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进阶。以“正确看待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任务为例,笔者着重设计了如下进阶学习活动。
活动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笔者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灾害——地震引入,引发学生探究自然灾害的兴趣。接着,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分析、归纳,了解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知道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并且种类多、分布广、损失大。然后,笔者通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等案例,让学生真切体会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命、环境、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活动二:防御自然灾害。笔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能力。比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引导学生绘制校园逃生图,尽力做好应对灾害的逃生疏散准备,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活动三:不屈的抗灾精神。笔者组织学生观看汶川地震的纪录片、电影《唐山大地震》片段,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学生观看后,感悟到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区人民刚开始是惊恐和无助的,但全国人民的奋力救援和自身坚强的生命意志支撑着他们走出了困境。
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既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类,又增强了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