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动态创设
作者: 王萍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资源是幼儿开展各类户外游戏的物质载体。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应按照“设计—使用—调整—再使用—再调整”的螺旋式发展模式,重视空间布局规划和场地利用,动态投放环境材料,生成环境主题。
重视空间布局规划与场地利用。幼儿园要按照“分析功能—确保安全—保障基本—凸显实用”的思路,采用环境功能整合化、区域属性关联化、区域设置边沿化等策略,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一方面,明确整体区域的主要功能定位,将具有关联、可能产生互动行为、使游戏发展更为深入的区域设置在同一空间或相近的区域。另一方面,将可能产生干扰(声音、幼儿动线)的区域利用距离或障碍(人工设置隔断或天然屏障)做区隔。同时,为尽可能避免拥挤,幼儿园可沿场地边缘设置游戏区,再基于幼儿的游戏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将区域、材料向场地中央延伸,确保区域之间既能相互关联,又避免相互干扰。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所)的平面空间、立面空间、闲置空间,采取拓展、循环、平铺、借力、架空等策略,拓展园(所)可供互动的空间面积。如在立体空间的“借力”利用方面,幼儿园可利用大型树木搭建树屋、滑索平台、缆绳平衡等游戏区域,增加幼儿活动场地。
动态投放环境材料。幼儿游戏的开展不仅受幼儿认知水平的限制,还受材料投放方式的影响。适宜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启发幼儿游戏行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一方面,以材料的组合式投放引发幼儿的游戏探究行为。以建构活动为例,幼儿园可将运动材料与表演区材料组合投放,引导幼儿通过个人尝试与同伴互动,探索角色运动游戏。如幼儿在童话故事背景下装扮成长颈鹿教练,带领小动物练习拍球等。这种组合式材料投放方式既能强化游戏规则,又能增添游戏的趣味性,更容易引发幼儿互动探究的行为。另一方面,以材料的兼容式投放启发幼儿游戏行为。户外游戏具有开放性,材料的投放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幼儿游戏的需要,激发其创造性游戏的行为。因此,幼儿园要增强投放材料的兼容性,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材料。如在表演游戏区,除了投放成品服装和道具外,还可投放装有卡纸、皱纹纸、太空泥、塑料袋和瓶瓶罐罐等低结构材料及双面胶、剪刀等工具的“材料百宝箱”,促使幼儿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造性游戏。此外,幼儿园可利用规则图示、标志等为材料定点、定位,提升材料的易得性。
动态生成环境主题。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紧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投放与其经验相关的环境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如在幼儿园“防疫常态化”管理期间,幼儿对体温测量、核酸采样等活动有了经验,并且会积极配合检测活动。鉴于此,幼儿园及时调整活动材料投放计划,增加与防疫有关的玩具、材料,让采样回来的幼儿能及时发现这些新材料,并主动运用这些材料开展防疫检测主题游戏。其间,身着白大褂的“护士”有条不紊地组织“群众”排队“做核酸”,“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醒大家如何正确“取样”。为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参与采样,他们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幼儿将自己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不仅强化了自身的安全卫生意识,而且提升了自身的安全卫生防御能力。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