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境•童成”德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作者: 黄宁 尹璐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育才二小构建了“异境·童成”德育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保驾护航。“异境”包括融合课程育人的边境、升华学校文化的佳境、创设仪式体验的实境、建设“三位一体”的邻境四个方面,最终指向是“童成”,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一、融合课程育人的边境

“边境”是边界的意思。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学校打通课程边界,通过建立红领巾小社团,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红领巾小健将”健体节、“红领巾小百灵”艺术节、“红领巾小书虫”读书节、“红领巾小创客”科技节、“红领巾小主人”岗位志愿节、“红领巾议事堂”创造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力、学习力和表达力。

2019年,学校借助军运会在武汉举办的契机,创建了“红领巾与军运会同行”少先队活动课程。该课程采用主题学习模式,做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双融合。校内,队员以小队合作的方式积极收集军运会的相关知识,并自发制作课件、撰写讲解词,在课堂上讲述“我眼中的军运会”。校外,队员到军运会标志性场地采访、拍摄,在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录制“我心中的军运会”原创快闪秀和武汉方言版三句半“《文明有礼我先行》”,并上传到云空间,向更多队员展示作为小小东道主的我们应如何发挥主人翁精神,为文明军运尽一份力。这个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军运会开幕式上,学校红领巾戏曲社团的队员参加了暖场节目和“江山如画”环节的展演并取得成功,全国1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学生参加表演的盛况。

“3S”课程是另一项独具校本特色、打通了学科边界的德育课程。“3S”课程包括美德课程(Spirit)、创想课程(Science Technology Energy Math)、社会实践课程(Social practice),简称“3S”特色课程。美德课程主要包括责任情境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统文化活动课程、社区课程、健美课程等,创想课程主要包括机器人魔盒课程、竞赛发明课程、VR 体验课程、无人机课程、3D造物吧课程、微电影制作课程、“三模”课程、动漫创意和科学创想课程等,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农林实践课程、领导力课程和穿越武汉课程等。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学校提出了不同的课程开设要求。如,第一学段降低动手能力和学科知识储备能力的要求,主要依托美德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第二、三学段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类别的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升华学校文化的佳境

“佳境”之“境”是境界的意思,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境界的最直观体现。育才二小的办学理念是“让校园充满生命活力,圆师生快乐成长梦想”,目前,这种理念已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

学校设计了互动区非遗公园,即包括三苑(戏苑、品苑、艺苑)、一园(感恩园)、一馆(校史馆)、一池(山水园林池)、一石(文化石)在内的校园景观。学生走进“三苑”可直观感受楚剧艺术、皮影艺术的优美;在“一园”的物品陈列区,学生可以通过图画、文字,表达对学校、父母的感恩之情;“一池”“一石”是学生课间谈心聊天、陶冶性情的绝佳场所;“一馆”内,学校的发展历史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印刻在学生心中。这些场馆立足学生视角,尽可能地让每个物理空间释放出教育能量,将立德树人具体化。

此外,学校每个楼层都设置的开放式“悦读天地”“电子悦读空间”摆满了学生喜爱的书籍,课间,学生或坐或站,沉迷于书籍之中,悦读成为他们“在校园中最美的姿态”;设置于校园下沉广场的“数学广场”关注学生学习的场景性和学习方式的多变性,加强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下沉广场的电子“海报”区,学生可直接上网搜索、点击学校“3S”校本特色课程的相关内容,自主选修合适的课程;设置于同心楼三楼架空层的“HAPPY湾”和“K乐堡”开放式青少年健身训练活动区,让学生锻炼身体、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塑造性格。

三、创设仪式体验的实境

仪式教育是小学德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学校注重通过仪式教育的真实情境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精心设计充满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年毕业季,学校精心打造“同心圆梦”主题仪式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确“为谁读书、为什么读书”,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铺上底色。目前,学校已形成“3+N+1”毕业典礼体系。“3”指学校特有的、传统的仪式课程,即辩论赛、篮球赛、中小衔接(这些课程具有固定的流程和相应的礼仪规范,所以归入仪式课程);“N”指根据每届毕业生的特点,聚焦如何承担责任这一核心点所附加的仪式课程,如校园文创设计、用勤劳的手装扮美丽校园、我和“育二”的故事等(归入礼仪课程,道理同前);“1”指举行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

连续三届的“同心圆梦”毕业典礼不但为学生搭建了从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心理桥梁,而且成为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催化剂。

四、建设“三位一体”的邻境

育才二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形成“育二+N”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通过劳动实践、研学实践、情景模拟等活动磨砺学生品格。

在校内,学校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机会。如,劳动节期间发现“‘育二’最美劳动者”,让学生了解生活老师的艰辛;毕业课程中设置“用勤劳的双手扮靓美丽的校园”劳动打卡周活动,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手把手地教学弟、学妹拖地扫地;等等。

在家庭,学校积极建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特别是在创建“美好爸妈”家风建设方面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育二’家校桥”校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每学期定期召开学校家长会,征集治校建议与意见,了解家庭教育现状,畅通家长信访渠道;二是通过班级家长会、家访、家长接待日等家校互动渠道,积极向家长宣讲科学的教育理念、育儿方法;三是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家长学校、江岸美好爸妈课堂、“育二”家长入学第一课、“育二”毕业课程等途径,提升家长育人素质,更新家长育人观念,使其更好地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四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志愿活动,尽己所能、发挥所长,为全体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在校外,学校依托武汉的自然特色、人文资源,设置系列主题研学旅行活动。在“航天精神中华行”研学活动中,学生聆听中国首任航天队队长的红色故事,感受拼搏、奉献的真谛;在“循着红色足迹,漫漫征途再建新功”寻访活动中,党员教师和少先队员来到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革命先辈的遗物、聆听先烈的故事,从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学校还与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联合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知晓校园欺凌的形式、危害,进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组织学生到江岸区桃花岛湿地公园当“红领巾小小应急宣讲员”,进行防溺水安全演练活动;到长航医院、儿童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学习自救常识,模拟包扎、抢救等实践操作方法;鼓励学生在社会上担任各种角色,如小小交通协管员、武汉一日小导游、武汉革命场馆宣讲员、楚才小记者等。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