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弦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作者: 李洁为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开发了礼乐弦歌校本课程,将礼乐弦歌琴弹唱与中国古诗词、古典舞、民族舞、戏曲唱腔等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演奏能力,又发挥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
礼乐弦歌校本课程选择国家教材中有特色的乐曲进行礼乐弦歌琴和音编配,在演奏形式上强调以诗韵配乐律,即用礼乐弦歌琴的弹唱形式传承中国诗词歌赋,体现学科融合,弹唱时注重“依字行腔”“意境为上”,多配以中国韵味浓厚的和音织体。
一、课程构成
礼乐弦歌校本课程分为普及课程、“1+X”课后服务拓展课程、艺术实践课程三类。普及课程主要对象为二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学习内容为学校编写的礼乐弦歌校本教材。“1+X”课后服务拓展课程主要以选修为主,师生双向选择,学习时间为课后服务时间,选修对象为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内容为礼乐弦歌校本特色精品课程,学习难度更大。艺术实践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升综合素养,主要包括参加各级各类艺术节和比赛等表演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礼乐弦歌琴弹唱技能和曲目,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实施策略
1.紧扣美育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学校抓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主线,通过实施礼乐弦歌课程,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让学生领略艺术的魅力,同时依托艺术创作实践进行跨学科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国家音乐课程教材内容中有特色的音乐作品,用礼乐弦歌琴弹唱形式表现出来,并进行和音编配。深化阶段,教师将礼乐弦歌琴弹唱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用礼乐弦歌琴为古诗词朗诵与表演配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教师还引导学生将礼乐弦歌琴弹唱与戏曲唱腔和中国古典舞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此外,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增强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课程进阶,促进三级课程衔接
礼乐弦歌校本课程以普及课程、“1+X”课后服务拓展课程、艺术实践课程三种课程模式,全方位推进教学实践。三类课程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在普及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向地选择演奏技能水平比较突出的学生参加校级特色课程(“1+X”课后服务拓展课程)学习,引导他们学习演奏有特点的曲目。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精心设计和打磨该阶段的学习曲目,并教授学生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技能,让学生带着作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在礼乐弦歌三级课程进阶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原创作品呈现学习成果,这些学习成果又进一步丰富礼乐弦歌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使三级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紧密衔接、相互促进,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学校“个性+特长”的育人目标。
3.课程拓展+课题研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礼乐弦歌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拓宽课程学习场域,以丰富课程意蕴,强化自身教学能力。除了选择有特色的乐曲进行礼乐弦歌琴和音编配外,教师还创编了“琴诗乐舞”拓展课程内容,将礼乐弦歌琴教学与中国古诗词、古典舞和戏曲唱腔等相结合,实现礼乐弦歌校本课程与语文、艺术等学科的融合,呈现出“1+N”的学科融合课程形态。
在实施礼乐弦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致力将教师的课程研究与教学、教研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课题研究能力,让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修中增强本领、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与学校同步发展。如,学校“新时代小学‘礼乐弦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被列入2022年度武汉市重点课题规划,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让礼乐弦歌校本课程内容由最初的只是编配礼乐弦歌琴和音的弹唱表演变成集礼乐弦歌琴演奏、戏曲、舞蹈、古诗词朗诵和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节目。
4.多维评价,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课程评价既是课程实施成效的保障,又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学校结合礼乐弦歌校本课程特点,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器乐知识掌握情况和演奏技能技法的发展状况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首先,课堂学习情况考查被纳入五育综合评价体系。学校将学生在礼乐弦歌常规课堂的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估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其熟练掌握基本演奏技能。
其次,期末学习成效抽检,形成考核层级评价。学校将礼乐弦歌教学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一部分,成立考核小组,以抽测的形式严格进行学期末的课程考核检测评价,量化教师教学质量。
最后,结合家长评教,落实协同育人。教师设计了调查问卷,涵盖“孩子演奏礼乐弦歌曲目是否流畅、熟练;是否愿意在家长面前展示;有没有表达出这门课程他们是否喜欢”等选项,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在每项内容后面给出相应的星级评价。学期中和学期末各发放一次调查问卷,家长填写,教师收集、反馈后,装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这样,教师和家长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