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想象 造境抒情

作者: 龚超 杨素云

现代诗歌写作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的任务三。本任务是在欣赏、朗诵本单元诗歌之后进行的诗歌创作实践。以下教学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精选诗歌意象,营造诗歌意境,进而抒发情志。

一、诗歌引入,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教师以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导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观察生活,发现美好,激发学生写作现代诗歌的兴趣,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

随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短文《怎样写诗》,先圈点勾画主要内容,再结合学习单元诗歌的感受说一说怎样写好诗歌。学生畅所欲言:“诗歌是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由表达,写诗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诗歌应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抒发情感,这样更富有感染力”;“诗歌的语言应凝练、精美,有韵律,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的发言表明他们对诗歌写作具备一定的认识和领悟。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自然地引出本课的主题——现代诗歌写作。

二、创设情境,打通想象

诗歌写作从生成意象开始,而意象的生成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为了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教师先设置情境——用课件展示一幅秋雨图,引导学生结合这幅图为小诗《秋雨》“田野里/小路上/石桥边/       /洒落大地”补写诗句。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对秋雨这一实象做发散性思考,生成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象,表达个性化的感受和体悟。然后,师生一起品评学生的作品,比较哪个意象更好,好在哪里,进而讨论如何升格意象。一开始,学生补写的诗句内容比较单一,如“绵绵的秋雨”“轻盈的雨滴”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开始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对比等手法创作诗句,联想出更多与秋雨相关的元素。从“秋天的甘霖”“秋天的脚步”“秋天的音符”到“秋天的情思”“秋天的浪漫”“秋天的诗句”,再到“游子的思念”“故乡的呼唤”“时光的流逝”等,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想对现实事物进行抽象,使之变形,由实到虚,一步步地拓展、深化、升华意象,从而使诗句连通情感或哲思。

三、搭建支架,营造意境

意境是由多个意象巧妙融合在一起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现代诗歌写作教学中,为引导学生领悟营造意境的方法,教师可以搭建如下支架。

课堂上,教师先给出案例支架——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启发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学生阅读诗歌并分组讨论后明确:诗人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想象出街市上的珍奇物品和牛郎织女的悠闲生活,营造了一幅自由快乐、和谐幸福的生活情境图,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然后,教师相机点拨:在诗歌创作中,将围绕主体形象不断联想或想象出的若干形象巧妙地勾连、组合,可以营造出诗歌意境,含蓄地表达真挚情感,从而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影像支架——用课件展示一幅落花图:雨过天晴,太阳初升,在墙角的花儿独自飘零。画面还配有一首小诗《落花》:“一束花/开在墙角/独自散发芬芳//昨夜/她经受了一夜风吹雨打/今晨/从枝头缓缓落下。”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这首诗歌好不好?如果不好,应该怎样修改?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诗歌只是简要陈述了墙角花儿飘落的现象,全诗除了“今晨/从枝头缓缓落下”这两行有形象,有“画面”,其他诗句都显得单调浅白,缺少诗意。由此,关联意象、构造意境成为修改的重点。学生迁移运用补写《秋雨》诗句时积累的想象与联想经验,修改《落花》并交流,最后推荐如下优秀作品:“墙角有一束花/芬芳,淡雅/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迎接狂风暴雨/也迎接彩霞//虽然太阳出来的时候/她终于落下/但黎明的曙光/映红了她的脸颊。”

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选择、情感意蕴等方面欣赏、点评升格后的作品。一名学生说:“小诗通过想象赋予花以人的情态,两个‘迎接’生动展现了墙角的花不惧风雨、勇敢乐观的形象。”另一名学生说:“诗歌最后一句‘但黎明的曙光/映红了她的脸颊’中,‘曙光’和‘脸颊’两个意象交相辉映,营造出一个色彩亮丽、充满希望的意境,不禁使人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意,给人健康向上的美感。”围绕诗歌的修改和点评,学生展开比较、鉴赏、体悟、表达、交流等学习活动,感受诗歌的思维张力,进而触动了诗心,点燃了生活的热情,为下面的写作环节打下了基础。

四、自主仿写,抒发情志

教材是学生学写作文的最好例子。有了打通想象、营造意境两个环节的体悟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对象,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歌仿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思。学生先静心构思,当堂写作,接着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作品,组员一起修改、完善,然后在班级交流展示,最后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诗心萌发,写出多篇符合要求的诗歌作品,如学生模仿《乡愁》创作的《友情》:“小时候/友情是一座短短的滑梯/我在上边/你在下边//长大了/友情是一次慢慢的散步/我在左边/你在右边//后来啊/友情是一段长长的赛跑/我在前边/你在后边//而现在/友情是一本厚厚的相册/我在外边/回忆在里边。”

这一环节,学生对写诗有了相对具体而完整的体验,不仅写出了诗的模样、诗的味道,还体会到写诗的乐趣,增强了感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