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 林丽萍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0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课文《乌鸦喝水》为例,从生字识记、文本理解、探究领悟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一、优化策略,深化生字识记

《乌鸦喝水》一课的生字较多,教师可根据生字的特点优化识字策略,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一是猜想。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猜一猜”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出现了多次,分别是看图猜象形字、看部件猜会意字的意思、看图猜生字的读音,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看、比、想、猜”的过程,学习如何进行推理和思考。《乌鸦喝水》中的生字“高”是象形字,字形直观地表达了字义,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猜一猜”的方式展开学习。教师用课件出示“高”(图①)和“京”(图②)的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是“高”,哪个是“京”,并说明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图①是“高”,因为它有两个“窗户”,像“高”里面的两个“口”;图②是“京”,因为它只有一个“窗户”。如此,学生在识字时经历了“观察—辨认—猜想”的思考过程,他们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二是归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共同点进行归类,以提高识字效率。《乌鸦喝水》的大部分生字如“鸦、许、法、办、进”均可用部件相加的方法记忆。如“旁”和“放”可抓住相同部件“方”识记;“进”可以用部件相加的方法记忆,也可以结合学过的“近”进行对比记忆。

三是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汉字,将识字与用字结合起来,让识字活动变得有效又有趣。如,“处”是《乌鸦喝水》中要求学习的生字,教师可出示售票处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字、认字。在学生认识“处”后,教师出示各类生活场景图,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如售票的地方是“售票处”,那么办事的地方叫什么,住的地方叫什么。学生在运用所学生字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积累了相关词汇。

二、问题驱动,深化文本理解

学生在识字、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把握文本要点,探寻文本表达的主题意义呢?《乌鸦喝水》是一则寓言,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乌鸦的形象来揭示道理。大部分学生分析乌鸦的形象都会用“聪明”一词,这是不准确的。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分三步训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

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有依据地分析问题。教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提出两个问题: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样做的?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口渴”是困难,它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到处找水喝”。教师相机在文中圈出相应语句,并引导学生一起圈出关键词句,分析“到处”这一重点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猜一猜口渴的乌鸦可能到哪里找水?”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用一张张图片带着学生跨越高山、丛林、江河,让他们明白“到处”的意思,由此小结“乌鸦遇到困难会想办法”。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学生圈出“看见……小石子”“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分析乌鸦为什么“看到小石子就想出了办法”,最终得出乌鸦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这样,学生运用读文段、圈关键词句、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分析乌鸦的形象,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乌鸦幸运、聪明。

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学会综合与概括。学生学习全文后,教师提出指向综合的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依据上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回答能够直击问题的核心:乌鸦之所以能够解决问题,不单是因为聪明,更重要的是它善于观察、思考,会积极想办法。

第三步是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教师追问:“如果你也遇到了困难,你会怎样做?”学生回顾乌鸦由喝不着水到喝着水的过程,认识到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时开动脑筋想办法,这样才能解决问题。由此,学生总结: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实践探究,深化学习体悟

深度学习不仅指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还应指向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勇敢、积极地探索未知领域,从被动接受知识走向主动汲取知识。

针对课文中的喝水办法“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教师提出疑问:故事中,乌鸦所用的投放小石子的方式一定能让水升高吗?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开展探究活动。课前,学生准备了瓶子、石子和水。课中,他们动手实验,观察投放小石子时瓶子里的水位变化情况。学生发现:投入石子时,并不是所有瓶子里的水都升高了;如果石子较大,甚至会遮挡住水面。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自主提出以下问题: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小石子被投放进玻璃瓶中后,水位会上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投放了小石子也不会使水位上升?乌鸦是怎么发现丢石子会让瓶子里的水升高的……学生在积极尝试的过程中获取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结果,并用写或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思考、讨论、判断、分析记录情况,他们得出结论:瓶子里的水能否升高,和瓶子的形状、水位的高低、石子的大小都有关系。在此基础上,他们回顾课文,再次总结寓言故事阐释的道理:遇到问题时,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还要在不断尝试、调整的过程中主动总结方法,形成经验。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严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