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让整本书阅读走向高效
作者: 黄艳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学生“读整本书”的要求,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其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阅读整本书,进行深度研读、思辨阅读,可以很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任务设计:明确导向,引领整本书阅读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起点。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要根据所读书籍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需求,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阅读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比如,在《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阅读任务。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鲁迅在百草园生活期间的趣事对鲁迅性格形成的影响。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了解阿长、藤野先生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探究鲁迅在不同阶段的思想情感变化,比如,从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懵懂到批判意识的觉醒。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事件关联,去完成这些阅读任务,使学生在阅读时有明确的方向,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明确的任务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阅读方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还锻炼了信息提取、归纳总结等阅读能力。
二、任务实施:细化步骤,推进整本书阅读
任务实施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将阅读任务进行细化处理,把它拆解成一连串具体的操作流程,从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阅读文本。通过这种细化阅读步骤的方式,教师能够助力学生跨越阅读过程中的重重障碍,提高阅读效率,保障阅读任务得以顺利达成。
比如,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把阅读任务细化成多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事迹、《西游记》的创作背景。第二步,学生按章节顺序阅读《西游记》,写阅读笔记。阅读笔记的内容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概括,比如孙悟空在某一章节中降妖除魔的具体过程;人物形象分析,比如分析猪八戒在这一章节中的表现,是贪吃、懒惰,还是机智勇敢;还有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梳理,比如妖怪出现的原因与唐僧师徒应对方式之间的联系。第三步,学生读完一定数量的章节后,需要进行阶段性总结,比如总结前几个章节中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矛盾冲突的类型和原因。第四步,学生读完全书后,还要总结整本书的主题思想,比如探讨取经这一行为的意义、文化内涵以及对人性的考验,还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像奇幻的想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计划表,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安排,比如第一周完成基本概况了解和前几章的阅读笔记,第二周完成中间章节的阅读笔记和阶段性总结,确保学生按计划阅读整本书。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细化阅读任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阅读路径。学生在完成每个步骤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具体的阅读成果,从而增强阅读成就感。
三、任务评价:反馈调整,优化整本书阅读
任务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评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提升阅读效果。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
比如,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构建了多维度的任务评价体系。首先,学生要完成一份阅读报告。报告内容要全面,需要涵盖学生的阅读感受,比如祥子的命运给自己带来的触动;需要分析人物形象,详细地阐述祥子从勤劳、纯朴到堕落的过程及原因,虎妞的泼辣、精明又自私的性格特点,等等。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评价各自的阅读报告。同伴之间相互指出报告中的优点,比如对人物形象分析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要提出不足之处。在同伴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的阅读成果,学习他人的分析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报告进行点评。教师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指出学生在主题把握、深度分析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比如是否深刻理解了作品反映的社会黑暗对人性的影响这一主题,并且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比如建议学生进一步挖掘祥子堕落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等等。为了辅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还要提供自我评价表,在表中列出具体的评价标准,比如是否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对自己阅读深度的自我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提高阅读效果。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意识到了自身的短板,还从同伴及教师的反馈中获得了诸多有益的建议。这些建议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
四、任务拓展:深化理解,延伸整本书阅读
任务拓展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延伸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将阅读任务与现实情境、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开展拓展性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挖掘整本书的深层含义,提升阅读素养。
比如,在《简·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丰富的任务拓展内容。在人物形象剖析层面,教师要求学生深刻地挖掘简·爱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轨迹。学生需要从简·爱的成长背景、受教育历程、爱情观念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比如探究她在舅妈家遭受欺压时萌发的反抗精神,她在洛伍德学校学习期间养成的生活习惯,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形成的平等、独立的价值观,等等。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撰写一篇关于“成长与自我救赎”的读后感。学生需要反思简·爱的成长历程与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相似之处,比如在逆境中展现的勇气,深化对成长真谛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取一个与小说主旨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学生可以选择性别平等这一议题,调研现实社会中性别平等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任务拓展引领学生将阅读任务与现实情境、跨学科知识等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拓展阅读与研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整本书的理解,还锻炼了写作、调研、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教师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广东省中山市横栏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