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走向生命成长

作者: 金晓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初中教学现状使写作被缩小为写作文,且主要是考场作文,表达风格单一化、写作模式套路化,学生不能真正从现实生活出发,在自然生态的氛围中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技巧,生成写作素养,实现个体生命成长。为此,从2022年以来,笔者和同仁们致力于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活·生态·生命”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引领学生以诗意的审美,欣赏人间的烟火,以生态的形式,促成生命的成长。本文重点就“生态写作”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一、“生态写作”基本理念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指出:“写作需要生态化生成的过程,环境所提供的生态资源和学生的体验在写作中相辅相成,互利互生,通过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实现对学生人格建构和能力形成的影响。”“生态写作”,是一种效果和价值取向的教学理念。

(一)何为“生态写作”

“生态写作”是以生态学习环境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观察、体验、交流、思考等学习方式,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生命价值提升为目标,促进学生写作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活动。

(二)在生态中写作

写作与做人具有一致性,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倡导“写作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一方面要求“文学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在写作的世界里,所有的文字都反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联系。

“生态写作”教学,就是在真实而诗意的情境里,去发现与欣赏,思考与表达,感悟与成长,在文字中获得力量,建立跟母语的骨肉亲情。

二、“生态写作”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的理念,着眼于人的素养发展。落实到“生态写作”教学层面,内容上指向学生生活世界,方式上指向教学生态和谐,价值上指向学生生命成长。

(一)融通自然与社会、家庭与学校等生活环境

学习写作需要环境,语文关键在习得,环境之于写作,不但是提供学生写作的内容,还濡染写作的心理。我们既要关注生活、环境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又要引导学生把写作活动放到具体的语境运用中。

1.学会观察,热爱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一枝一叶总关情,大自然是生动的教科书。教师引领学生走出课堂,欣赏记录四季风光流转,发现感悟草木生命特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描写的能力和深刻思考的思维品质,不只看到“岸上的白杨”,也看到“水中的白杨倒影”,从而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从生活出发,“平凡的存在”也有价值

教师和学生一起,关注关怀身边或者媒体中的小人物,了解其生活状态、生命姿态,将之与社会生活关联起来,思考每一个生命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每一个平凡人物的价值,用诗意、优美、富有张力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3.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共舞

文章合为时而著。如今,面对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学生必须要对时事,尤其是能弘扬社会正能量、能够产生思考价值的新闻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就一些社会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局限于写作课,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和思辨的品质。

4.营造氛围,过一种有“语文味”的学校生活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学校生活也应散发浓浓的语文味。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在创意和文案上彰显人文味道。借助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品味生活,比如元宵赏灯、清明踏青、中秋赏月等,写出有个性、有创意、有文化的好作文。此外,大众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内容,也可以加以利用,如欣赏有意蕴的歌词、有文化内涵的视频号等。

(二)创设安全、宽松、和谐的师生生态

学生要有安全感,要在相对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里,得到教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这可能是学生个体言语发展的核心部分,也是“生态写作”的关键所在。

1.以教师激情点燃学生热情

写作课上,教师要充分“激趣”,用自己的激情与热爱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融入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感悟、理解和思考。

2.不拘一格激励与展示

学生的智慧要像货币一样流动起来,作品要被看见、被关注,学生才能产生长久的写作动力。我们利用校刊《原野花开》集中展现学生成果,部分教师创立了公众号,发表和推送学生的佳作,鼓励学生和家长进行留言、点评。

3.重视面批交流

好作文往往是改出来的。有时候,学生当面“听君一席话”,便会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经过面批、修改、反馈的过程,学生呈现出比较成熟的作品,增强了成就感,也拉近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亲其师”,更“信其道”。

(三)助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

教育是面向人的生命体验的活动。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次洗礼,是主体人格的坦露,也是其精神的升华和核心素养的凸显。

1.唤醒生命意识

“我写,故我在。”任何一次的写作都可以看作一场真实生活环境中的心灵对话和交流。写作教学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感观生命的真实存在,感受生命的真善美等情感,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一切生命,并把对生命的感受和理解诉诸笔端。

2.培养生命智慧

一切生命的存在,都充满了生存的智慧。山石草木传递了生存的法则,各类人物展现了不同的风采。学生在“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面对真实的生活问题,写出自己的认知和行动。这样的写作,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培养生命的智慧。

3.提升生命价值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生命意识,健全学生人格。比如,学生写《在平凡中歌唱》,教师可以引导其认可平凡的意义,接纳平凡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学生写《致敬英雄》,教师可以引导其认识到生命的最高层次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写《仰头看星空》,教师可以引导其认识到自己必须突破内心的枷锁,重新找到人生的航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写作与做人统一起来,走进文字,表达自我,走出文字,成长自我。

三、“生态写作”教学内容

着眼于初中三个年级的整体规划,纵向上三个阶段各有核心素养培养侧重点,横向上每个阶段都以命题作文和随笔两大类型写作为主。

(一)各阶段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纵观统编语文教材的36个写作专题,三个年级循序渐进。具体到语文核心素养层面上,我们认为应当以培养文化自信和激发写作热情为起点和落脚点,七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对写作的兴趣,培养语感,进而促进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八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构思的能力与方法,掌握各类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发展与提升其思维能力;九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感悟、鉴赏、创造等审美表达能力,形成个人风格,彰显生命品质。

必须指出的是,三个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相融相生的,各有侧重而已。

(二)两大写作类型

1.命题作文:戴着镣铐跳舞

在综合性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写作逻辑思维。教师命题,规定篇幅,限定时间,甚至给定写法,这种给以框架束缚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写作规矩的养成,发展学生思维的顺畅性、表达的严谨性。这种训练并没有限制学生表达,在有限的时空里,学生依然可以在语言、结构、立意上展现自己的能力与风格。

2.随笔:让写作充满生命品味

随笔可以是课外练笔。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材、命题和立意,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的表现方法,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长可千言,短可数句,激情来了就写诗,灵感来了就创作小说。随笔写作更利于写作素养的综合表现,也是活跃思维、发展个性、丰富生命的有利形式。

基于生活,走向生命成长的“生态写作”教学立足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生长,实现“生命成长关怀”。诚如王君老师所言,写作本就是生命的一种高级状态。生命本身可能没有很多的意义,但是我们生而为人,要去赋予生命意义。“生态写作”教学引领师生融入生活,以澄澈深邃的“云水心”,过真实有味的“烟火日”,使我们的生命厚重稳健,心灵轻盈自足。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