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渗透书法整体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
作者: 徐荣霞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精髓的重要符号。书法,作为汉字书写的高级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书法教育赋予了新的期望,强调其在提升学生书写水平、增强民族文化归属感以及培育学生审美鉴赏力方面的独到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将书法教育有机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书写技艺,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这样,学生能够深刻感悟书法的节奏之美、结构之妙和意境之深,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一、利用教材资源,体验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的发展过程是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的。在汉字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这些深刻的含义给我们认识古代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深挖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指导学生对汉字结构规律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汉字的文化背景,感受汉字文化魅力。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基于“扮”“扬”两个生字渗透书法教育。
师:我们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遇到了两个新朋友——“扮”和“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汇总活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汉字有哪些?
学生开始思考、交流。
生1:有“打”“抓”“拍”……
生2:还有“扔”“抱”“扣”……
师:这些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边都是提手旁。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3:这些字都和手的动作有关!
师:对!提手旁的汉字大多数表示用手做出的动作。现在,我们再来看“扮”和“扬”,你们能根据这个规律推测它们的含义吗?
生4:“扮”字,它的意思可能是装扮、扮演的意思。
生5:“扬”字,它可能和太阳升起的动作有关,我猜它是扬起、提升的意思。
师:你们的推测比较接近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推测,我们不仅学会了新字,还学会了如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去推测它的读音和含义,这就是汉字文化中的造字智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索这些汉字的秘密。我们将通过书法练习来感受汉字的形态之美。请大家准备好毛笔和纸张,跟随我一起练习这几个汉字的写法。
教师示范书写,讲解每个字的笔画要点和运笔技巧。
师:写“扮”字时,要注意提手旁的起笔和收笔,以及与右半部分的协调。同时,“分”的撇和捺要舒展流畅,整个字要保持一种平衡的美。
学生练习书写。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书法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好生字,又能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通过对教师示范书写的观察,学生对汉字的结构特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并能把握正确笔顺及笔画的呼应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来发展观察力与审美能力。
二、借助诗文解读,欣赏书法作品
在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书,为心画”和“书,如其人”等观念,书法不只是汉字的书写,同时也是书写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现。诗歌和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气质,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古诗文,赏析相关的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诗的大致意思以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渗透书法教育。
师:李白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现在,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飞”“直”“下”。
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这一首诗的书法作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特别是“飞”“直”“下”这三个字,你们觉得这些字在书法家的笔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1:我觉得“飞”字好像真的在飞一样,那个点好像是水珠溅起来的。
生2:“直”和“下”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书法家写出来后就给人一种感觉——瀑布从很高的地方直接落下来。
师:现在,我们一边读这首诗,一边想象书法家是怎样将这些字写得如此生动的。
师生共同朗读诗歌。
师:通过观察书法作品中的汉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汉字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和美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注重学习汉字书写方面的知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3:我也很想学习书法,怎样才能把汉字写好呢?
师:学习书法需要耐心和恒心。首先,要从基本笔画开始练习,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其次,多观察、多临摹优秀的书法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最后,坚持练习,不要怕失败,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书法的技巧。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将书法艺术整合到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书法作品里的汉字,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学生通过对书法作品“飞”“直”“下”三个字造型的观察,体会汉字造型之美与用笔之韵。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作者的感情,更进一步地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唤起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爱好与热情。
三、进行阅读延伸,感受书者情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还要进行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衔接。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书法艺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我是小小书法家”的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来进行书法创作。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在提高书法水平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感情,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化之博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后,学生对《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这三首田园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秋日农家乐”为主题的书法创作活动。这一活动旨在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创新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识。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蕴,还能在书法艺术中感受汉字的魅力。通过观察、临摹,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技巧,进一步提升书法水平。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策划各种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主题书法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艺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将书法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是实现立美润心、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对这一教育模式的不断实践与研究,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高水准审美能力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