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
作者: 马爱景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古诗词与炎黄子孙的心灵世界有着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关联。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绝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相关古诗词教学,而必须丰富、拓展、延伸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来实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引领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突围、突破。因而,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开展基于主题的古诗词阅读。通过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一、兴趣:古诗词主题阅读的教学原点
兴趣是初中生古诗词阅读的原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兴趣,了解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偏好。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王维的诗,有的学生喜欢苏东坡的词,也有的学生对李清照的词情有独钟。又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边塞诗,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山水田园诗,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羁旅诗、怀古咏史诗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兴趣,从专业视角出发,观察学生的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倾听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心声,了解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感受、体验,从而把握每一个学生古诗词阅读的具体学情。对于没有古诗词阅读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唤醒他们的阅读兴趣,要培养他们的阅读爱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能让学生的古诗词主题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比如,在一次课间活动时,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在“玩”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游戏。其中,有几个学生正在“玩”带有“春”“江”“花”“月”“夜”等字的飞花令。基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笔者就以“月”这一常见的古诗词意象为关键字,引导学生搜集与“月”有关的古诗词中的句子。首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搜集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其次,引导学生整理已经学习过的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再次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书籍,搜集、整理有关“月”的古诗词。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学生找出了教材中的《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闻笛》《泊秦淮》《渡荆门送别》《观沧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此外,学生还搜集了教材之外的很多有关“月”的经典诗句。这样的一种搜集、整理,点燃了学生的古诗词主题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融入古诗词的主题阅读之中。
兴趣是学生古诗词主题阅读的驱动力,也是学生古诗词主题阅读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阅读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要让兴趣推动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活动。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的古诗词主题阅读生发学生更广泛的古诗词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便促进、优化学生的古诗词主题阅读。
二、结构:古诗词主题阅读的教学指向
当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一个主要的弊病是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散点化”。为了优化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古诗词主题阅读驱动下,形成古诗词学习的结构。教师可以从作者、文体、意象、题材等方面,建构、优化、完善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结构。
在古诗词结构化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依人组群”“依体组群”“依题组群”“依象组群”“依言组群”“依情组群”。这样的一种结构化的古诗词主题阅读,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古诗词认知心理结构,发展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散学生的古诗词思维,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如此,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就不再是传统的线性方式,而是充满着逻辑性。教师可以采用阶梯式的主题阅读、螺旋式的主题阅读,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关联起来,进行古诗词比较、整合。比如,在教学苏轼的《定风波》时,根据尾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笔者就引导学生整合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类似诗句,设计了结构性的主题阅读阶梯式任务群。[任务一]学习《定风波》;[任务二]整合提升;[任务三]文本回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建构“以景物阐释哲理”的古诗词主题阅读,将《次北固山下》《潼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赠从弟》《卜算子·咏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整合起来,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背诵。如此,学生就能获得“不一样的心得、体会”。这样的主题阅读学习,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过程中“见景更见心”。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本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计阅读主题,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能,优化学生的古诗词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三、活动:古诗词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
古诗词主题阅读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要组织学生活动。活动应当成为学生古诗词主题阅读的方式。在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体验性活动、辨析性活动、综合性活动等。以活动为中心的古诗词主题阅读,要求突出古诗词的学科性、综合性、情境性。古诗词主题阅读,不仅仅要让学生熟读熟记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更要让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将古诗词经典句子“脱口而出”,即要引导、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比如,唐代的李白是一位喜欢借用“月”来抒情的诗人。但同样的“月”,在李白的不同诗歌中具有不同的情意。笔者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时,就围绕“月”,设计、研发了辨析性“主题阅读:李白与月”的活动,引导学生辨析“月”这一意象的内涵、情感。[活动一]探究“月”之柔情;[活动二]探究“月”之豪情;[活动三]探究“月”之孤独;[活动四]探究“月”之孤傲。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与学生一起比较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月下独酌》等诗歌。在活动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剖析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独”与“不独”的矛盾之因,辨析《月下独酌》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还是“孤傲”。通过辨析,学生认识到,《月下独酌》是李白将“孤独”写到极致的好诗!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应用新视角、多视角甚至是反视角来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古诗词主题阅读才是一种思辨性、开放性、深度性的阅读。
活动是学生古诗词素养生成的源泉。活动的方式是多样化、多样态的,如古诗词的经典诵读活动、古诗词的剧本创演活动、古诗词作者小传撰写活动,等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活动,而且要优化活动,让活动成为推动学生的古诗词主题阅读的引擎。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古诗词主题阅读进行评价,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主题阅读质量,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形成深度的文化理解、精神理解等。
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要把古诗词讲堂变为古诗词学堂。教师要注意学生古诗词主题阅读内容的难易适中、古诗词主题阅读活动的动静相宜、古诗词主题阅读时间的长短相济。在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古诗词的育人功能,彰显古诗词的育人价值。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西城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