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跨界:在情境教学中创造美好

作者: 陈水花

新课标建议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开展不少于总课时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是一门情境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旨在创设特定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感悟语文的魅力;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语文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的情感投入度;跨学科的情境教学也是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秋”的大单元情境教学活动为例,谈谈语文学科跨界的情境教学活动策略。

一、研学之旅,在实践的跨界情境中探索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走月亮》《秋晚的江上》都是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既有震撼人心的“大潮”,又有普通的“江景”;既有硕果累累的果园,又有司空见惯的芦苇……多角度、多方位的田园、自然情境丰盈着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跨界情境中学习。

稻谷金黄,瓜果飘香。在美好的秋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投入田野的怀抱,倾听大地的呼唤,感受农民的喜悦,开启学生喜爱的研学之旅——漫步在丰收的田野上,看稻田、棉田、玉米田的秋日丰收景象,体会喜悦美好的心情;观看农业机械化作业,了解谷物的收割过程,体会农业科技的喜人发展;走访农户,了解农民今年喜人的收成,寻访农民生活变迁的足迹;体验农业劳动,在丰收的场院里剥玉米、摘南瓜,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快乐。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真实的实践情境,充分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主动观察体验生活,欣赏美丽的秋日风景,关注科技成果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分享农民丰收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二、单元综合,在语言的跨界情境中发展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探究的内部动力。研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基于单元整体解读,围绕“绘大美之秋”学习主题,设计跨界学习活动,构建单元统整教学框架:研学之旅——单元综合——跨学科融合——实践整合。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课本去旅行,去海宁盐官“观潮”,去云南洱海“走月亮”,到江边赏晚景,在草地上观花牛……学完本单元的课文,教师展开“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旅行”的足迹;对比阅读古今诗文,无论是《观潮》还是《浪淘沙》,感受不同时代的人欣赏钱塘江大潮后,呈现出的不同文体的魅力;阅读资料袋,探究“大潮”形成的原因;想象和妈妈一起散步的温馨画面,用一段话表达亲情的甜蜜;拓展学习进阶诗篇《鹿柴》;拓展阅读巴金的《我的梦》和《海行杂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讨论小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或者讨论星星与环境的关系,撰写《守护星星行动书》……最后,教师让学生“推荐一个好地方”,撰写习作,实现语言运用与学习经验的迁移。

在跨界的大单元教学情境中,教师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与习作、语文园地进行整合,这也是对学习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学生的学习从阅读走向积累、表达,从课内走向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语文本身走向了地理、科学和社会实践,契合了学生学习的规律,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学生愿意通过积极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的知识,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我成长意识。

三、学科融合,在丰富的跨界活动中探索

新课标要求语文学习要注意凸显时代性、典范性,加强学科的整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

在以“秋”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案,美术教师带领学生用剪纸刻画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秋日美景图;用镜头拍摄农民劳动的美好瞬间;用画笔创作了丰收的图画。劳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秋娃娃,有描绘累累硕果的,有表达丰收喜悦的,有对现实的赞美,更有对未来的期盼……数学教师指导学生用数字符号触摸丰收,用皮尺丈量土地面积,估算谷物重量,称量果实的斤两;音乐教师指导学生用歌舞表演演绎丰收的喜悦:在音乐课上学唱《我们的田野》《南通号子》,赏析《希望的田野》《今天是个好日子》和喜庆丰收的民乐。体育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撒籽、插秧、拔萝卜、收割、推小车等农业劳作,学当小农民……一张张精美的绘画,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既尽情展示了学生心灵的灵巧,又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奇思妙想。

教师通过引入跨界情境,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与交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思维的跨越和联想。

四、实践整合,在积极的跨界活动中创新

创新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任何意义上的束缚、限制都会扑灭创新的火花。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并不是教出来或是训练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种开放性情境的营造激发出来的。

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秋天诗文诵读大会”,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赞美丰收的诗文,写活动的感受,用文字描绘丰收的喜悦,记录活动的感悟;举办“保护环境倡议书”撰写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十条小建议,并将建议落实到位;举办“小导游推荐一个好地方”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介绍美丽的家乡或者祖国的大好河山……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表达和运用语言。

总的来说,语文的跨界情境教学促进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张芝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