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姚慧

“构建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是新课标的最新理念,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方法革新的需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单元篇章页、阅读与习作,还是课后的习题(如阅读提示、积累拓展、读读写写),编者都为我们架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教学体系,就能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定位自己的学段教学、学期教学和单元教学,就能更好地落实整体育人的主题大单元教学理念。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形象、选材布局、关键词句三个方面的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群星璀璨”,所选文本均为多件事写人,重在表现人物精神。本文以本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学情,确定单元学习内容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基于学情,以学科大概念的提炼为核心,整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任务。学情分析既要看见学生,也要看见教学。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是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揣摩关键语句;二是细节描写。所谓关键语句,要么结构上发挥重要作用,要么揭示全文主旨,要么具有深刻含义。细节描写,往往通过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甚或标点符号来表现人物的精神。本单元是学习选材组材、体会作者情感的抓手,也是领悟人物精神和作者语言风格的路径。为此,笔者做了一个学情研判,以本班学生为测试样本,请他们从学过的写人散文中选取一篇,分析人物形象,关注关键语句和选材布局中体现的人物精神。笔者统计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写人散文阅读积累,能够从所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但无法进行横向关联对比事件和纵向深入分析事件。由此可见,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是本班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基于目标,创设单元核心任务

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以为只要完成了教案和课件似乎就完成了备课,目标的设定似乎是个过场。殊不知“目标带来清晰的方向”,从语言运用和思维角度看,本单元学习目标是以通读单元四篇课文为基础,梳理作者的选材、组材方法,品析副词、动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揣摩品味其在表现人物精神上的妙用,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精神,并在写作时借鉴和运用;绘制思维导图,概括其选材、组材特点,训练其概括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够通过分析材料,感受人物精神,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单元的写作目标指向“为班级牛人喝彩”,了解优秀同学的经历。基于这样的单元目标,笔者设定的单元核心任务是学校微信公众号栏目“星光闪耀”向七年级征稿,请以“为班级牛人喝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以此展现同学的风采。

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文本特质,通过学拟小标题、对联、颁奖词和比较品读细节等方式,引导学生达成单元训练目标。这样的整体教学方案,遵循由教读到自读的阅读教学策略,聚焦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最大化。

三、基于任务,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物,都堪称中华文化历史星空中的“巨星”,文本从不同角度展现他们的精神品格。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感受名人风采,学习课文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写作。在谋篇布局上,《邓稼先》用六个小标题连缀全篇,多角度组材;《说和做》通篇对举,对比组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以空行自然分割,多片段连缀成篇。学生可以从“篇”的角度学习组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四篇课文均运用了“以形写神”的方法,有通过语言写精神的,如《邓稼先》抓住邓稼先在井下失去信号时“我不能走”这一“语”,表现邓稼先的责任和担当;有通过外貌写精神的,如写闻一多“头发凌乱”这一“貌”表现先生专注学术;有通过行为写精神的,如写鲁迅“书桌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这一“行”,表现先生认真细致。此外,运用对比凸显人物,运用议论抒情等关键句评价人物,也都是本单元课文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学生以单元课文为范例,可以总结出写人物精神的方法,然后运用到“为班级牛人喝彩”的作文中。围绕单元目标,教师还要将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进行细化,将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子任务中。

1.导图引路,探求篇章奥妙

阅读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初识“奇丈夫”,梳理文章所写事件,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根据三篇课文的结构制作课文结构图,重点关注邓稼先所处历史背景和卓越贡献,围绕“学者”与“民主战士”两个层面梳理先生“说”与“做”的关键语句;分析三篇文章在组材上的特点并简要概括,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选用了多件事来写人;借助三篇课文课后的“思考探究”,分析三篇课文的结构特点。

明晰本单元课文在篇章结构上的特别之处,《邓稼先》一课用小标题结构全篇,即“小标题缀连式”组材,特点非常鲜明;《说和做》一课使用的是“对举式”组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可以看作“多片段组合式”组材。教师建议学生在熟读课文以及课后练习提示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种结构,自己写作时使用。

2.关键细节,感受非凡气质

通过精读文中突出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句,解密“奇丈夫”,提炼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的非凡气质。本单元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本单元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人物描写的语句、议论抒情的语句,解读“奇丈夫”的非凡气质,完成“只手撑天奇丈夫”思维导图的填写内容。主要学习任务有:选择《邓稼先》中能体现人物精神的数词、副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品析,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选择三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语句(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进行揣摩,由人物外在的“形”的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单元写人,教师在教学中把需要精读的关键语句,定义为能突出表现人物精神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富有表现力的数词、副词、动词,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动、细节的语句,表现作者态度、情感的议论抒情语句。让学生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小小数词,丰富意蕴,由数字推算出邓稼先26岁回国工作时已获博士学位,可见他年少有为,心系祖国。同样,扣住平凡的副词,了解它不凡的作用,一组带“最”字语句,既写出了邓稼先谦卑、质朴、无私的卓越人格,也表现了杨振宁对邓稼先的无限崇敬和真挚情感;两句中的“竟”都表示出人意料,表明邓稼先说服两派群众不再对吵对打,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是出人意料的,侧面衬托了邓稼先的真诚、质朴、无私的品质。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览全篇,精读赏析时品析生动的人物描写的句子,“我不能走”是对邓稼先的语言描写,写出了邓稼先在问题面前,在危险面前,在极端情况下,不畏惧、有担当、敢牺牲的气概。此外,人物的品质和精神也往往通过细节描写彰显出来。因此,精读赏析把握人物精神时,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描写的语句入手,填写“只手撑天奇丈夫”思维导图的内容。

3.分析比较,鉴赏写人艺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通过对事物差异、正反、变化等的比较与辨析,使其思维更加深刻、全面,从而使其在对物与物、人与人、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上进行精准的判断、评价、认识。

结合前面的学习和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本单元课文的选材、组材特点:《邓稼先》“我不能走”一节,选材、组材数量多,密度高,写了邓稼先研制原子弹过程中的多件事。《说和做》所选材料都十分典型。此外,学生还了解了本单元课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特定情境下人物的细节描写,如富有个性的语言、标志性的外貌、习惯性言行举止等有助于凸显人物的精神。从“写作手法”这个角度看,有对比手法,有侧面烘托,有叙议结合,等等。教师让学生分析、比较本单元课文在写出人物精神上所使用的方法,然后从资源库的课外文章所写人物林俊德、林则徐、老舍中选择一个作为写作对象,为班级文化角“寻找‘奇丈夫’”设计一张卡片,为自己的写作对象挑选一张照片,配上人物自己的名言,其他人对他的点评,多维呈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词,要求能体现人物的精神,重点是能结合课外文章分析印证其在课文中探究到的写人方法。学生将“寻找‘奇丈夫’”卡片制作完成后,在班里展示交流,并能结合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4.综合运用,实践写人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写作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针对笔者设定的写作任务“为班级牛人喝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写作任务进行要素分析,完成思维导图空白处的填写,重点是通过“有高度的事件”写人物的精神,在有“特殊情境”的事件中写人,选取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气质,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精神。学生可以在同学中选定一个“牛人”作为自己喝彩的对象,从词语库中选择体现“牛人”具体精神的词语,并能够口头表述相关事件,解释自己的习作中“牛”的含义。我为牛人( )喝彩,因为他(她)“牛”在( ),列举体现“牛人”精神的事件。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任务群视域的单元整体教学,每一课的教学都要指向整个单元的核心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行统整,还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和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探究篇章结构,完成语言运用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外师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