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研制框架探析
作者: 臧传平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能起到指引性、规定性作用,课程化是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从整本书阅读目标不够清晰等现实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方面为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研制的分析框架,能够发挥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呢?课程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是指以课程建构的视角,依据课程理论和课程规范,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整体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聚焦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模式,促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向着课程化、高效化前进。课程化有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有利于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程体系中,目标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首先应该关注目标的确定。
目标研制可以通过目标的陈述来具体化。目标的陈述,指的是将研制好的目标有层次地陈述清楚,使之可视化、可感化。目标陈述要有一定的框架,在框架内陈述的目标内在联系更加紧密,表达更加清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核心素养有明确的陈述“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但是,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三个方面并不等同于核心素养,而应当看作其分析框架,这些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系,为核心素养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方向。
一、正确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其目标主要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的目标框架。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不同学段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染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整本书与单篇短文、节选文章相对,它是特定作者的完整作品,是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与作者价值观紧密联系的,具有作者独特气质的文章。整本书阅读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特别是其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倾向,悄然间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过程的逐渐完善,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整本书的这些特点,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的确立中,教师要把价值观放在首要的地位,突出其对学生健康人格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引导作用。正确价值观框架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段: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整本书,初步感受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价值,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第二学段:通过阅读整本书,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学段:通过阅读整本书,让学生提升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高尚品质。
二、必备品格
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能力,教师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突出强化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必备品格。整本书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激发、能力提升、经验累积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阅读兴趣、阅读体验、阅读能力就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的必备品格。
有研究表明,第一学段的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整本书的时间大概是15分钟,学生每分钟能阅读150字左右;第二学段的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整本书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学生每分钟能阅读250字左右;第三学段的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整本书的时间大概是30分钟,学生每分钟能阅读350字左右。为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随着学段的提升,每天阅读的时间也应该有相应的规范,这样能够让学生保持对阅读体验的兴趣,并通过学段的逐步上升,呈现为更为深刻、持久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必备品格框架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段: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体会读书的快乐,喜欢阅读。养成每天至少能阅读10分钟的习惯,阅读形式可以是放声朗读,也可以是悄然默读。
第二学段:对读整本书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能够坚持阅读。阅读整本书时,能感受英雄模范的动人事迹、儿童文学中的真善美,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寓言、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智慧。养成每天至少能阅读15分钟的习惯,阅读形式以默读为主,可以适当融入朗读。
第三学段: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阅读兴趣能够持久且稳定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养成每天至少能阅读25分钟的习惯,阅读形式以默读为主。
三、关键能力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抓住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能力包括阅读时的想象、理解、感受、体会,也包括表达能力中的内容讲述、分享感受、推荐整本书、主题讨论等。
阅读方法也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方法不是靠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它是学生在持续的整本书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主建构而逐步形成的,是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找到阅读的有效方法。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应该突出学生阅读方法的建构。关键能力框架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段:在大人帮助和指导下尝试阅读整本书,想象画面。学习讲述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简单介绍读过的书。
第二学段:自主阅读整本书,能初步理解主要内容。能向周围人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儿童文学名著的故事大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阅读中国古今寓言、神话传说等的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整本书,能把握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推荐的理由。能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讲述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能梳理整本书的基本内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结合自己的阅读生活,能够整理并分享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经验。
目标研制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整本书教学课程化的终点,也是进行阅读品质评价的依据。在核心素养框架内进行整本书教学课程化目标的研制,是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具有较高的现实研究价值。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课题“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的实践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推荐书目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2021/02/628]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