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优化策略

作者: 王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根本的就是立足儿童视角,结合学生实际,按照学生最近区域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着力发展他们语文综合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借助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基于儿童视角切入文本,着力推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一、借助情境创设,搭建个性平台

相对而言,小学生思维较为具体形象,而文本文字却较为抽象,如果仅靠文本文字,推进学生个性阅读的确有难度。统编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仅在文本中穿插了大量的插图,还配以单元导读、课后习题,乃至注释旁批,等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文本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加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母鸡》一文,作者是老舍。不少学生都熟悉母鸡,但他们却不太了解母鸡的生长环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母鸡样子,如果有农村的学生,或者去过农村的,也可以请他们说说母鸡的生活习性。通过这种方式,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紧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课文中的母鸡,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寻找作者老舍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思考变化的原因;最后再让学生评价文本中的母鸡。

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学生对母鸡的印象也不同。有的学生在城市里长大,对于母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餐桌上,或者是菜市场;有的学生去过农村,或者在农村长大,他们对母鸡的认识更加丰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对母鸡的评价,一方面受文本作者老舍影响,另一方面受生活影响。其中,有的学生,节假日里到农村老家,被母鸡追逐过,因而对母鸡作出了负面评价。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言,即便不符合文本思想的评价,只要是学生的体验真实,学生能够自圆其说,且不违背主流价值观,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二、借助问题质疑,激活个性思维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任务群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即便是让学生自己研读文本,也需要教师为其把握方向。如果任由学生自己发挥,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习任务群构建需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问题任务,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引导他们的探究方向,为高效课堂构建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质疑,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通俗地说,也就是借助中心句理解文本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构建学习任务群的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中心句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围绕《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课题设计主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它的富饶在课文中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紧接着围绕“富饶”一词引出文本的中心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紧扣海面、海底、海滩与岛上四个段落设计次问题,让学生依次找一找段落的中心句以及物产丰富的具体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比如针对描写海面这个段落,以教师主讲为主;针对描写海底的段落,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探究;针对描写海滩与岛上的段落,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从扶到放,教师逐步放手,层层推进,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语文要素,助推语文综合素养发展。

三、借助技巧点拨,提升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同的学生,即便是同一学生,由于心境不同,其阅读的体验感受也不相同。这种不同乃至相反的阅读体验,通常来说,也就是个性化解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渗透阅读技巧,拓展阅读背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根据学习任务群构建需要,适时给学生点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文本的标题进行推敲,毕竟标题是文本内容以及思想的核心所在;可以指导他们思考作者的写作背景,紧扣写作背景与作者进行对话,猜测作者的写作目的。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教师可以先从该单元《自相矛盾》《田忌赛马》两篇课文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那就是认真观察,细致思考。《跳水》一课重点描写船长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环境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中渗透阅读技巧;也可以围绕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如围绕“船长为什么逼孩子跳海?而不是等他失足入海”等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紧扣矛盾冲突设计问题,既能帮助学生在更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又能从中渗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如果没有教师点拨,学生直接阅读文本,他们就不太理解船长的做法,认为他残酷无情。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会理解到船长的行为也是一种爱的表现,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了船长当机立断的性格特征。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站在儿童视角,从他们的个性发展出发,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多元对话,在丰富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理解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二实验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