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思维,助力素养提升
作者: 于光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提取有用信息的主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阅读是从一个文字符号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分为感知、理解与评价等不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动贯穿始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思维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环节,采取不同的阶梯形式推进学生阅读,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助推他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一、鼓励个性阅读,培养读写思维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虽然文本是一样的,但不同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不一样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共性阅读体验,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原有知识积累开展个性化阅读,继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锻炼他们的读写思维。
比如,《散步》一课,主要描写作者一家人针对走大路与走小路的争执场景,这种家庭生活琐事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不同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这篇文章写的是家庭日常生活琐事,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最感人的细节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学生阅读体验不同,提出的细节也不同,有的分析文本对话,有的立足文本构思,有的围绕文本选材,等等。
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题“散步”进行辩论,或者尝试换个题目,让课题更加醒目。另外,教师还在课堂总结阶段,及时组织学生仿照文本的写作特色,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的家庭琐事,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通过读写训练锻炼他们的读写思维。
二、鼓励多元解读,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构建学习任务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书中的结论,尝试用新的角度,或者用发散思维去审视文本。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有生本意识,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习任务群构建,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
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学生对菲利普夫妇进行分析,认为他们冷酷、自私。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自己就是菲利普夫妇,在当时的环境中遇到于勒,会怎么做呢?经过这样的引导,本来认知统一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对照故事的前后情节,站在菲利普夫妇的角度,认为他们自己的生活也不容易,本身就是需要于勒救济的,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需要他俩来救济于勒了,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理解的。
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论。同样是于勒落魄这种事情,对于生活窘迫的菲利普夫妇来说,如果再被于勒拖累,必然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存都有可能成为问题,因此他们假装不认识于勒,也是情有可原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这就关系到个人利益与亲情的抉择,继而推动他们在更深层次去思考文本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与联想,在原有结尾的基础上进行续写,通过合理想象,补写一个片段,创造一个符合他们个人情感认知的结尾,为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尝试自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旁批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问“桃花源中的人是原住民,还是外面的人进去的”“他们又是怎样进去的”“他们在里面是怎样生活的?为啥外面的人一直没有发现他们”“他们常年与外界隔绝,为啥语言与衣服和外面的人差不多”……针对学生这些问题,教师一开始不予评价,而是一一进行记录,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自行解决。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他们不仅热衷于提出问题,而且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尝试“难”住对方,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搭建平台,创设自由交流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从书本中的结论进行逆向倒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批判精神。
四、鼓励拓展阅读,培养逻辑思维
阅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理解与评价。评价是阅读的高阶阶段,如果学生仅仅依靠文本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主题或单元主题,围绕作者或者相关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阅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教师让学生拓展阅读《水浒传》,并且创设相应的评价主题:“在《水浒传》中涉及很多人物形象,单单梁山英雄,就有108将,在这些人物中,你认为哪些人物,哪些片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看法。”有的学生进行正面评价,认为林冲写得最精彩,刻画比较生动,展示了他的性格变化,充分体现了“逼上梁山”这一主题;也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大多是无的放矢,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依据。现在的教学,教师侧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思考,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创设多种情境,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