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创理念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作者: 徐方斌

所谓融创就是在融会贯通中有所变化与创新。教师将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入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融合生活、学科、技术等因素,指导学生在多个单篇文本阅读中聚焦议题,借助梳理、分析、比较等方法实现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教师要针对高中群文阅读的特点,从议题确立、教材处理、建构内容等层面,将融创理念落实在群文阅读实践活动中,进而获得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

一、在确立议题中重视人文性融创

议题的确立往往涉及学科要素和人文主题,对高中群文阅读议题来说,应具备引导学生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中凸显学科人文性,体现文以载道的特点。统编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教师采用主题聚合以单篇加多篇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明显的整合特点。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为例,单元人文主题的定位就是文以载道的有效体现,如第一单元的“青春激扬”,所对应的单元课文由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组成,在对青春的吟唱中,让学生探索不同时代的青春使命和价值,在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中引发学生的共鸣。针对统编教材自身特点引入融创理念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可以有小专题与大专题两种情形。

群文阅读中的小专题,通常是在随文教学中进行的,以所教学的课文为中心确立议题,通过适度补充与拓展,对文本教学有所辅助。如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芣苢》,教师可以确立议题“诗意的劳动”,将它与同是《诗经》中表现劳动的魏风《十亩之间》,还有豳风《七月》组成群文,引导学生对诗经中的劳动主题进行深入理解与领悟。《十亩之间》以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为背景,以“闲闲”“泄泄”体现采桑女在劳动中轻松愉快的心情。《七月》体现了劳动的主旋律,与之相关的节气风俗画面感十足。《芣苢》描写妇女结伴采摘芣苢,脸上充满了喜悦之情。由此可见,《诗经》中表达的劳动是丰富的,更是诗意的。

群文阅读中的大专题是围绕课文所生发的主题,组织其他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研究学习。如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祝福》,教师可以从祥林嫂的遭遇出发,以女性形象分析为议题,以高中教材中涉及女性形象理解的文本组成群文,如《氓》中既温柔贤淑又自尊果决的女子,《雷雨》中为追求爱情具有雷雨化身特点的蘩漪,《记念刘和珍君》中那位主动向政府请愿时“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上述文本中表达的女性形象,从时间轴上看中国女性形象的变化,充分认识到女性命运深受所处时代的影响。

二、在教材处理上突出统整性融创

高中语文教材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任务双线交织建构起来的,也就是在人文主题观照下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群文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需要从任务群教学出发,运用整合关联的策略,在单元情境与任务之外,重视对教材选文以变序、重构、删补等方法进行整合,在统整中灵活运用教材进入教语文的境界。

首先是以定篇处理的教材选文指向经典作品,重点学习其丰厚内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劝学》在教材中具有定篇的属性,教师可呈现未删节的原文供学生阅读,在把握荀子主张的学习观点、态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学习观;在“学习之道”主题下与同一单元中相关的课文《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进行比较学习,在统整中实现《劝说》所阐述的“学习之道”源头意义的自主理解与内化。其次是以例文处理的教材选文以“足以例证知识”为目标,取其特定的点为例子。如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报道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难忘的历史时刻,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消息写作的例文。文章中最值得学习的是将新闻事实与相关背景融合一起进行表达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选择英方撤离这一特殊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不列颠尼亚”号游轮撤离香港时刻的一个个重大场面与历史镜头巧妙组接起来,使这一时刻显示出划时代的意义。再次是以用件处理的教材选文要求提供足够适用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引导性,也是可交换的。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介绍中国建筑特点的说明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与历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延伸阅读,拓展文化阅读视野。

三、在内容建构中实现共生性融创

在高中群文阅读中引入融创理念,只有以“融”为手段和基础,才能实现“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群文阅读的内容建构入手,在生活、学科、技术等层面做足“融”字文章,使群文阅读不断创生学习新样态。

首先是打破课内外壁垒,与生活进行融合贯通。联系学生生活学习语文是语文教学一以贯之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努力打造生活化的群文阅读样态,把教材转化为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是一组议论性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中完成“倾听理性声音”的学习任务,教师据此在单元总结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突发性灾害来临时,一个普通人该怎样进行选择?这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守道义、负责任、能担当才是有理性的选择。其次是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实现教学内容整合。这也是在群文阅读中落实跨学科学习的要求。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常有涉及各学科知识的内容,尤其是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内容,需要教师在融合多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坚持以语文学科为主导,不仅要整合学习内容,而且要重视整合教师团队,围绕议题将目标统整在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上。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除了从人物通讯这一角度学习,文本的许多表述中还有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教师需要生物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完成水稻杂交知识介绍,让学生顺利理解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难历程。再次是打破传统课堂的壁垒,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因素。高中学生普遍具备了网络运用能力,加上智慧课堂的普及,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势,让学生借助网络完成多样化的学习体验,生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理解与领悟。

总之,在高中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融创理念,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融会贯通中不断追求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