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实现习作单元的学习重构
作者: 张小玲长期以来,“训练式”习作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写作与生活、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脱节。作为一种基于现实真实情境,以聚焦学生习作核心知识为基点的实践性学习方式,项目化运用于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实现习作单元的学习重构,促进课堂习作从“机械训练”走向“真实运用”,驱动学生在主动完成读写项目实践活动过程中内化习作知识,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习作方法,促进习作能力系统性、结构化生长。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为例,谈谈习作单元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点、路径。
一、确立系统思维,重构习作目标
(一)运用“放大镜”,解构习作要素
教师解构单元习作要素,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让习作训练要素全面还原出来,为设计单元习作要素提供支持。
1.宏观解读,高屋建瓴
宏观解读主要关注单元导语,第五单元导语包括两句话,第一句“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从习作例文阅读层面进行提示;第二句“大胆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则从习作层面进行提示。
2.微观解读,全面把握
在宏观解读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聚焦单元教学板块进行微观层面的解读,以便全面把握习作单元训练要素,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第五单元一共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分别是阅读板块、习作例文和习作板块。阅读板块和习作例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包括对比想象、接近想象和相似想象等。通过微观解读,单元习作要素得到进一步细化。
(二)运用“聚焦镜”,指向语文素养
设计习作单元学习目标时,教师应强化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学会运用“聚焦镜”对习作单元训练要素进行整合,让学习目标聚焦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习作教学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培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导向,“奇妙的想象”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①会读、会写本单元安排学习的生字词,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字词进行语用表达。②了解文章写作内容,感受大胆、神奇的想象,体会作者展开想象的方法和想象的神奇。③阅读文本和习作例文,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富有想象的古诗文,比较文章想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④大胆想象,写一篇想象方面的习作;同伴互相评价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上述单元学习目标,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让每一个知识点、训练要素都得以高度集中,形成一个严谨的核心素养目标培养体系,确保项目化习作教学的方向。
二、创设真实情境,组建项目任务群
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变化,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因此,项目化学习要与学习任务群教学有机对接,与现实生活勾连,给项目化学习提供真实的场景,促进项目化学习走向深入。
1.创设真实情境
为激发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重视创设真实的项目情境。项目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意识。教师围绕第五单元的训练要素,可以创设这样的表达情境:《少年文学》刊物的“放飞想象”栏目向我们班发来征稿通知,征稿的内容是想象类文本阅读感悟和想象故事。阅读感悟要紧紧围绕“想象力”和“如何展开想象”,谈谈自己对第五单元阅读文本和习作例文的感受,要求是自己的原创作品;想象故事要求原创,想象要大胆、新奇。教师通过创设征稿启事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习作单元学习提供真实场景。
2.提炼项目主题
根据创设的真实情境,围绕习作单元训练要素,教师应提炼合适的项目主题,发挥主题在项目化学习中的统摄效果。第五单元基于真实情境,教师提炼的项目主题是“感受想象,放飞想象,收获快乐”。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文本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习作活动,大胆地放飞想象。通过交互式学习,学生收获想象和交互学习带来的快乐。
3.组建任务群组
依托真实情境和项目主题,教师需要进一步对学习项目进行分解,形成有机的任务群组,承载单元训练要素。同时,教师借助读写活动,围绕项目主题,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组和对应的读写活动。
[教你发现想象]阅读《宇宙的另一边》,根据文本说出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的大胆想象;模仿文本想象的思路,展开想象,说说宇宙另一边可能还有哪些秘密。教师利用一篇教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作者的想象力,探索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的,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表达初步调动想象力。
[我来感悟想象]在阅读和比较中感悟想象。学生自主阅读《宇宙的另一边》和两篇习作例文,围绕课文中的想象内容,撰写一篇阅读感悟,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创作思路。通过撰写阅读感悟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探究文本作者是如何发挥想象力将文本写具体的。
[我来放飞想象]学生学习借鉴本单元阅读文本和习作例文,大胆地展开想象,从教材提供的题目中自选一个题目,撰写一篇想象习作。学生在文末撰写简短的评语,说一说自己的写作思路。
“想象文学乐园”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习作,推荐本组最富有想象力的三篇作品在班级展示。各个小组选派一名组员担任评委,评选出各小组推荐的优秀习作,尝试写简单的推荐语。这样的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基于学生主体,实施全程项目评价
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助推器”。传统习作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习作,对习作教学过程关注不够。教师应基于学生主体地位重构学习评价体系,实施全程项目评价,让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加学生习作的获得感。
(一)共同制定评价规则,拓展评价效能
在实施项目化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习作单元教学目标,紧扣核心知识和训练要素,与学生一起制定不同维度的评价规则。让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定,有助于增强学生习作的目的性。
(二)共同参与习作评价,促进习作优化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在完成想象类作文创作任务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共同参与习作评价。其中,上述[想象文学乐园]读写活动,正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借助集体展评的方式,促使学生对习作单元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给学生修改习作提供了支持,学生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搭建立体展示平台,发展习作素养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搭建立体化的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基于项目化学习主题,教师可以借助“想象故事”开展“想象文学奖”“最佳团队奖”等评价活动,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线上评价活动,在习作展评中实现学生习作技能向习作素养自然生长。
总之,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学习方式,项目化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是对传统习作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习作教与学的积极转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围绕单元训练要素,将项目化学习和学习任务群教学有机融合,引领学生内化习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河校区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