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建构生长着的语文课程

作者: 谢丽茹

语文课程是生长性、生成性的课程。语文课程不仅是客观的,也是生长着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更要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自主建构。语文课程的意义、价值,都是在学生自主建构中体现出来的。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唤醒、激活学生的经验

学生的语文学习总是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语文。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从“趣”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从“知”入手,引导学生提出与文本相关的基于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还可以从“情”入手,打开学生的思路,催生学生的想象。

比如,教学《穷人》一课,笔者立足学生的经验,从文本的标题出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说的标题是“穷人”,穷人哪些地方穷?穷人哪些地方不穷?这篇小说仅仅是为了表现穷人的穷吗?小说写作的主旨是什么?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主旨的?这样的主问题,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小说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小说阅读积极性,同时也唤醒、激活了学生的小说文本解读经验。学生围绕问题,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解读穷人的穷与不穷。同样是解读穷人的“穷”,不同的学生,其文本解读的着眼点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着眼于文本中的环境描写,有的学生着眼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还有的学生着眼于文本中的心理描写。通过学生多样性、丰富性的“找穷”“析穷”,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认识了穷人的“穷”。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彼此的文本解读经验、智慧得到了分享。他们认识到了桑娜一家善良的、高贵的品质,体会到穷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之美。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直面文本本身。教师要给学生打造自主建构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建构的权利、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写作内容,把握文本“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追问文本的写作意图、主旨。

二、融入、渗透价值观念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渗透相关的价值观念。当然,这种价值观念的融入,不是以说教、灌输的方式展开,而是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活动,引导学生自然得出相关的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观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地批判,借助文本解读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

比如,教学《桥》一课,笔者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让学生品赏文本的叙事艺术。一开始,学生对文本的标题《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自然之桥”上。如何深化学生的认知?关键是引导学生品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借助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评价人物,让学生真正成为文本解读的主人。笔者鼓励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唱反调”,让学生彼此大胆地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抓住“老支书与村民”进行对比,读出了老支书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有的学生抓住“老支书与其他党员”进行对比,读出了老支书善于组织的能力;有的学生抓住了“老支书与小伙党员”,读出了老支书的双重身份,即老支书既是党员又是父亲,进而读出了老支书的崇高的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对老支书对待儿子的态度发生了争议。小说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即老支书的“揪”“推”,让学生读懂了老支书的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认识、理解了“桥”不仅仅是“自然之桥”,更是“生命之桥”“精神之桥”。

融入、渗透价值观念是语文教学的应然取向。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人文性的学科。教师不仅要将语文学科用来传授相关的语文学科知识,更要立足“立德树人”视角,用语文学科来育人。渗透、融入价值观念,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丰富、完善学习的策略

学习策略、路径等是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展开综合性思维,又要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性思维;既要引导学生归纳,又要引导学生演绎;既要引导学生面向文本本身,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间的比较。

比如,教学《腊八粥》一课,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盼粥 ”“分粥 ” “猜粥 ”“看粥”等相关情节。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走进八儿的内心,走进母亲的内心。笔者引导学生聚焦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认识到,文本不仅是在写一个节日、一种风俗,更是在抒写可贵的亲情。笔者还补充了作者的身世,让学生结合作者的身世进行文本解读。多样化的文本解读策略、方法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还补充了其他作家撰写的《腊八粥》,如冰心、梁实秋、王蒙笔下的《腊八粥》等。通过拓展性、延伸性的阅读,引导学生比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表达技巧、写作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写作属于自己的《腊八粥》,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

丰富、完善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建构。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能建构、自觉建构、自发建构,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自主、自由、自觉。在学生语文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体验、质疑探索、迁移运用,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语文课程是生长性、生成性的课程。自主建构的语文教学,要追求“语文课程与学生生命的同构共生,同生共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建构”既是对语文课程的丰富、发展,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润泽、滋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风貌街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