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点、线、面”

作者: 张启亮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跨学科学习突破了学科壁垒,推动了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语文学习,要从主题引领、学科概念把握、整合评价三个维度推进,要把握跨学科学习的“点、线、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主题引领,找准高效学习的“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课程教学目标,选取有代表性且富有挑战性的跨学科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跨学科学习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门学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祝福》一课时,教师可以基于“祝福的习俗”这一主题,引领学生进行以下跨学科学习。

板块1:文学与历史的交融。在《祝福》这篇文章中,祝福这一习俗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深入地理解这一对比,学生需要了解清朝末期的社会背景。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清朝末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探究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祥林嫂这样的个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引导他们分析这些历史背景是如何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清朝末期的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由,导致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从而明白这种社会背景为作者描写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提供了历史依据。

板块2:哲学与文学的对话。在《祝福》这篇小说中,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不仅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还与她自身的价值观和信仰有关。这个问题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哲学中关于人的存在和命运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祥林嫂在面对困境时的内心世界和价值选择。比如,祥林嫂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她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人物的命运,就能够意识到祥林嫂的命运反映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以及个体在社会和历史大背景下的渺小和无力感。

板块3:艺术与文学的融合。《祝福》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文字上,还体现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上。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这部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亲身体验《祝福》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情节安排等艺术手法,探讨作品呈现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格。

上述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祝福》蕴含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多角度地开拓自己的眼界。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二、把握学科概念,梳理自主学习的“线”

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要有很强的学科整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理清各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方法、把握学科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整合,进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

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收录了《论语》《孟子》《老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的文化经典。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经典,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先秦诸子文化经典,让他们从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的学生认为,先秦诸子文化经典是古代先贤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深入思考和总结,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智慧。有的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到先秦诸子文化经典是不同学派对当时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应对策略。有的学生从文学价值的角度进行思考,如《论语》的简洁明了,《孟子》的逻辑严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和政治学科,进行跨学科学习。通过“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是什么”“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异同”“这些思想对于当时及后世的政治、文化有什么影响”等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先秦诸子学派,深入阅读其经典著作,整理其主要的思想观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引导他们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思想。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每个小组从跨学科的角度分析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如何从先秦诸子的智慧中汲取养分,指导我们的生活”为主题进行一次大的主题讨论,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

以上教学中,教师以跨学科学习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角度综合了解先秦诸子文化经典,挖掘这些经典的价值。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运用整合评价,拓展反思学习的“面”

评价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在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时,教师要采取整合性评价的策略,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及思维品质的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任务,让学生合作讨论,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过秦论》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以后,首先要对学生的开放性任务进行评价。这些任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过秦论》的内容,探究“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六位君王的功绩。这一任务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需要他们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中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就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接受他人的质疑和挑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填写评价量表的方式,反思自己在参与积极性、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及思维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主题引领、学科概念把握、整合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者简介: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