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作者: 许建云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学会认识生字,还需要学会组词、造句、阅读各种文章以及进行各种写作。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就像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与此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巩固阅读内容,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语文综合素养。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果。
二、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一)通读多篇课文,积累写作技巧
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头绪,究其原因是读的文章太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总结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本单元安排的课文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学生通过阅读这几篇课文,能读出每个故事写了什么,还会发现这些故事的主要结构是先以一个或者多个人物、事物等开场,介绍时间、地点与环境,在中间部分介绍故事的进程,最后结尾部分进行升华。在明确了写故事的结构以后,学生可以进行仿写,先预设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再预设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结局。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的写作手法,带领学生进行仿写、编写等活动,将阅读与写作关联起来。
(二)欣赏场面描写,进行类比仿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中有很多关于场景的描述,学生恰恰对这些描述很陌生,教师应带领学生欣赏场面描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快乐且祥和的校园生活,文章层次清晰,既包含了上学路上和上下课时的场景,也描述了整个校园内的环境,动静结合,主题鲜明,这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同时,文中借景抒情的方式也是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一大契机。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带有新鲜感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所小学特殊的地方”。教师针对场景描写、词汇运用等要素,可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案。比如,出示关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图片,请学生描述场景并提问: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边读边圈画这所学校特殊的地方,进行讨论。接着,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自由谈论这些句子的新鲜感体现在哪里。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和教师修改过的句子“早晨,很多……从山坡上,从坝坪里,从……小路上走来了”,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的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到作者将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置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三)同桌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很多学生在读课文时读得很不流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评价活动,同桌互相评价,指出对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以简单的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引出课题,学生会对文中存在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到好奇,教师顺势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阅读中。在这个环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唤醒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接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阅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提高阅读能力。
(四)立足写作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项目,很多学生只会阅读,不会写作。面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掌握文本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回忆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能够把玩耍的过程简单写下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感受到习作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课前玩的小游戏,请参与游戏的学生与观看游戏的学生分别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写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可以是一场游戏,也可以是一次游览活动。很多学生陷入了困境,不知如何去写。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范文,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学习作者的写法,在动笔描述的时候先弄清楚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玩、与谁玩、玩什么、哪个环节玩得最开心,再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
(五)拓展课外阅读,夯实读写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多接触其他相关材料,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为例,本文通过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品质。文本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叙述生动,寓意深刻。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借助注释,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对比其他的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品质。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很多字不会读,不会写,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一起阅读与司马光相关的多篇白话文故事,熟悉故事情节,了解司马光这个人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孔融让梨》的文言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用白话文写一篇文章,或者引导学生写一写阅读《司马光》现代文之后的心得。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锻炼,写作的素材也变得丰富起来。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读与写的交融,帮助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