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开展项目化学习“三基点”
作者: 康雪瑞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形成对核心问题的深度理解,并在教师的科学评价中自主建构知识结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基于学生学情,制定项目计划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秋天的怀念》时,教师通过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项目化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深刻地体会母爱的伟大。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撰写阅读笔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和意义,组织学生针对文本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技巧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要求用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指导,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与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项目学习内容,学生成了项目学习的主体。在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秋天的怀念》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提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二、基于教学目标,开展项目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拓展项目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仍然需要教师深入探讨。
1.重视语文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注重实践性,通过具体的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项目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太空一日》时,教师确定了项目教学法的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空一日》的内容和主题;二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针对太空探险的主题、意义以及作者的感受进行深入探讨。这种互动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利用教室模拟太空环境,让学生扮演宇航员,亲身体验太空探险的情境。这种模拟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模拟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太空探险的艰辛与神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动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背影》时,教师首先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感受父爱的伟大。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父爱?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形象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看法,深入探讨课文的内容。教师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学生分组扮演父亲和儿子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情境再现等形式,感受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教师还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通过分享交流,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情境导入、自主阅读、角色扮演和情感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小组合作,促进项目交流
小组合作作为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社戏》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要求他们探讨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看法和感受,讨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相互补充和启发,不断完善对课文的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教师组织了小组间的分享活动。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小组的观点和思路,拓宽自己的视野,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和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总之,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需不断探索和完善项目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教育研究室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