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整合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丁娟

细细品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古诗词类的课文题目都是《古诗三首》或《古诗词三首》,组成了古诗词教学群。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是一课时一首诗,“诗诗无联系,课课无关联”。新课标提倡任务群教学,任务群教学已“深入人心”,关注古诗教学,研讨古诗整合迫在眉睫。

古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古诗教学担负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重要使命。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为例,做好古诗整合教学,发挥单元任务群教学优势,打通诗与诗之间的隔阂,打破诗与文之间的壁垒,将单元要素融入整体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注重古诗与单元要素的整合

古诗承载着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历史与智慧。统编教材每册都有两课《古诗三首》,再加上语文园地安排的古诗,一般每册教材中会出现八首至十首古诗。这些古诗和现代诗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起编入一个单元,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单元教学体系。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爱国情怀”,本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是《示儿》,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和积累的爱国诗词,借助单元导读,从作品、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感受文本中浓浓的爱国情怀。学生生活与历史有差距,学生需借助资料,才能体会古诗的情感。小学生会搜集一些资料,却不会“甄别、筛选、整理、运用”资料。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迁移运用,通过相关资料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这也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在《示儿》的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聚焦关键词“九州”,搜集资料,理解当时的“九州”为什么不同?“九州”不同的背景是什么?哪些资料最有价值?学生梳理有价值的信息,使资料与诗句对接,了解宋朝的历史。

二、强化古诗与单元现代文的整合

古诗与现代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古诗与现代文进行无缝对接,让学生感受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本单元“浓浓的爱国情”不仅蕴藏在诗文中,还体现在“少年中国”的期盼中,包含在“圆明园毁灭”的泪水中。在教学中,教师将古诗和现代文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单元主题入手进行对比阅读,发现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示儿》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代入诗人的角色,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对比古诗与现代文的表达异同。在这样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感受古诗独特的语言、韵味、节奏和格律,深刻体会诗人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情感之强烈,也就能理解诗人“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之深,才有诗人临终前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嘱托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爱国”是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里的基因,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爱国之魂。

三、加强古诗与古诗之间的整合

古诗教学不仅要加强单元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还要打破三首古诗之间的壁垒,从诗文主题、形式等角度,找到三首古诗的共同点,进行古诗的整合教学。

本单元《古诗三首》除《示儿》外,还有《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两首古诗,三首诗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清代长达几百年,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无论是宋朝还是清代,都经历了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由盛而衰的过程,历史似乎在循环,清朝重蹈宋朝之覆辙,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拉开了序幕。教师将三首诗整合在一起,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驱动,引导学生探寻编者匠心,感悟家国情怀。有了这样的整合意识,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给学生介绍陆游、林升、龚自珍,让学生对比三位诗人所处的时代、经历,思考教材的编者为什么将这三首诗编排在一起。朗读三首古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从三首古诗的题目中捕捉诗歌内容的共同信息。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了清晰的认知。比如,《示儿》是陆游临终之际写给子孙的一首诗,相当于陆游的临终遗言;《题临安邸》是林升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一首诗,这是诗人有感而发的产物;《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下的一组诗。学生联系课前搜索的资料,对三首古诗的题目进行探究,了解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上述教学案例,教师在第一课时将三首古诗整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解诗题、读诗句、释诗意、悟诗情,层层推进,感悟到三位诗人将自己的家国情怀融入诗句的字里行间,明晰了编者的编排意图,将“浓浓的爱国情”深深根植于心中。

古诗整合教学任重道远。在璀璨的中华文化中,古诗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祖国语言艺术的探索与传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古诗整合教学,让古老的文字焕发新的生机,也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五台山路校区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