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篇目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罗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需要具备时代性,重视情感熏陶作用,突出革命文化。”在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篇目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诵导学”工作,聚焦教学目标,紧扣文本内容,借助诵读提升学生的革命文化篇目学习水平,达成教学目标。
一、掌握学科性质,确定学习目标
在革命文化篇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诠释育人价值。
(一)基于新课标,落实相关要求
新课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标准,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带领学生诵读革命文化篇目,解读革命内涵,落实语用训练。
1.解读革命内涵,诠释育人价值
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篇目具有丰富的革命内涵,教师梳理文本的内容,深入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系统地规划革命文化篇目的教学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文本的思想理论内涵,想象对应的场景,深切地体会中国人民顽强、坚韧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教师应该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促进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革命内涵。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为了保证良好的诵读效果,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开宗明义点明了什么?为什么要歌颂黄河?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贡献的”,引导学生诵读文本,找到“绘”“颂”“抒”等关键词,诠释文本的育人价值。
2.区分学科特征,落实语用性质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发挥语文学科的语用功能,做好整体规划,及时落实语用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诵读是一种落实语用训练的重要方式,教师借助此方式,调整教学方向,总结教学经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文本蕴含的革命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师组织学生细化学习内容,将文章分为若干个层次,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分析文本蕴含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二)联系学情,切合学生需要
学生属于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层次化的诵读目标,优化评价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革命文化意识。
1.设计层次化的诵读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层次化的诵读目标,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学生结合层次化的诵读目标,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B”等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C”等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根据他们的学情,教师确定层次化的诵读目标。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通过诵读活动,了解学习内容,调整学习状态,进而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2.开展诵读评价活动
教师综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总结评价内容,使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学习要点,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学生结合评价内容,总结评价要点,分析评价结构,统筹评价资源,进一步发现教学评价活动的优势,自愿加入评价活动。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完善评价内容。同时,教师组织小组诵读活动,要求学生针对诵读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二、基于情境体验,确定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指明学习是一个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调整认知结构,解决革命文化篇目教学中的问题。教师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情境体验活动,丰富诵读内容。
(一)整合诵读文本内容
教师结合课内知识,组织单元、情境化诵读活动,促进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革命文化篇目的教学水平。
1.创设课内单元学习活动
教师结合课内知识,深入分析、总结、整合单元教学活动,有利于体现教学的完整性。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单元诵读活动,带领学生精读文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木兰诗》,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单元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发现不同时期的红军长征精神不同,不同文章的写作方式也不同,进一步感受红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创设课内情境体验活动
教师组织情境体验活动,引领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状态,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结合情境化体验活动,积极总结学习经验,进一步改善学习状况。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木兰诗》,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视频,感受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精神,要求学生结合视频资料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开展诵读活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诵读效果,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
(二)开发诵读文本资源
教师挖掘革命文化课外资源,创设情境化诵读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善革命文化篇目的教学现状。
1.拓展课外诵读活动
教师拓展课外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诵读课外资料,掌握诵读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诵读能力。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课外读物,举办“诵读大会”,让学生诵读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片段,说一说自己对该作品的看法。
2.创设课外表演情境
教师结合课外资料,创设课外表演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愿意参与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督促他们进一步了解所读文本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闻一多”表演活动,要求学生阅读与闻一多有关的文章,结合其性格特点,表演情境化节目。
综上所述,在革命文化篇目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总结革命文化篇目的教学要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以诵导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篇目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编号TZGH/2021/039]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