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
作者: 林爱治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关联,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理念引领,动态生成
(一)情境创设,问题驱动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融合跨学科教学目标,一方面指明了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方向,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他们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问题,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学生真正融入学习情境,可以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端午粽》一课,教师可以设置“我与端午有个约会”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思考与“端午节”相关的风俗,组织他们寻找与粽子相关的资料。学生搜集“包粽子、赛龙舟、屈原投江”等方面的资料,寻找与包粽子相关的视频,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屈原投江”的故事,引导他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进而了解屈原这个人物。学生通过分析该故事,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上述案例中,教师联系思想品德和语文课程,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思想品德的角度分析语文学习的主题,利用语文知识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制定方案,设计路径
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学科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跨学科学习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教师紧扣跨学科教学主题,筛选、整理更多的教学资料,围绕具体的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将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语文学习中。
教学《端午粽》一课,教师以“端午节的风俗”为主题,设计“介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推广端午节的美食,展示端午节的艺术文化,探究端午节的内涵”等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从美术等学科的角度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针对“介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这个学习任务,学生可以结合美术学科,以绘画的形式体现端午节的特点,精心描绘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的画面,感受端午节的内涵。
上述案例中,学生主动搜集“端午节”的资料,结合美术学科,以绘画的形式展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突破文本,拓展路径
(一)场域融合,多元思考
教师可以融合不同场域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组织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对应的活动项目,引领学生多元思考,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锻炼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主动融入跨学科学习活动,围绕主题深入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教学《端午粽》一课,教师以“粽子是用青青的竹叶……真是又香又甜”的句式搭建表述支架,引导学生讲述粽子的制作过程,想象粽子的味道。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与大家分享吃粽子的趣事。教师趁机提出“蒸粽子时,蒸汽从锅中冒出来,向上飘”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大气”知识解释该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述案例中,教师应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调节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语文知识、科学知识、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内容。
(二)媒介融合,营造氛围
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跨学科教学氛围。
教学《端午粽》一课,教师设置“进入端午节”的主题活动,布置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数字化信息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展示的是“端午粽的来历”,他们搜集与“端午粽”相关的资料,运用“端午粽”的图片展示了粽子的历史,取得了很好的展览效果。
上述案例中,教师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进入端午节”的主题活动,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价值。
三、情境体验,直观感知
(一)实践探究,多维统整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自主性设置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积极加入探究活动,进一步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尝试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端午粽》一课,教师可以组织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要求他们分别结合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内涵创作不同的产品。学生根据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内涵创作“端午粽娃娃”“端午情境画”“端午最靓龙舟”等作品,用白纸、绿纸、麻绳等材料制作端午粽和龙舟,营造了热烈的制作氛围。制作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他们与大家共同分享作品,根据学科知识和要点,设置文学表达、自然科学、美术设计等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评价不同的作品,从而促使他们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不断地提升学习水平。
上述案例中,教师综合跨学科主题活动和内容,引领学生深入分析课程知识,带动他们积极加入探究活动,引领他们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融合生活,拓展优化
教师立足于实际生活,创设多学科融合情境,拓展、优化课程知识,完善多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逐渐加深对生活化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教学《端午粽》一课,教师可以融合实际生活,拓展、优化教学范围,带领学生记录端午节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有的人不重视端午节,有的人喜欢在端午节吃粽子,有的人热衷于端午节赛龙舟”。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教师可以设置“美好端午,传递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讲述与端午有关的故事,传递“端午情”。学生根据该要求,积极组织端午节宣传活动,加深了对端午节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通过参与该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端午知识的理解程度,深入挖掘端午知识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利于落实思政教育,突出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立足于语文课程知识,紧抓各个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跨学科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情怀,进而达成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组织跨学科教学活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