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付国礼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从重视文本解读逐渐发展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语言知识,还要传递现代化教学信号,让学生在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深化情感体验。

一、初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的关键词是“高效”,即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同向同行。核心素养指向能力、思维、品质等多维度的培养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高效课堂之所以效率高、效果优,是因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单元主题指向性明显,教师可以采取读书指导法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或者抽象,教师可以采取演示法呈现内容;学生理解困难,教师结合启发法设计思考问题……总之,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相互配合,共同助力学生阅读理解。

(二)教学资源多元丰富

教学资源是指为课堂教学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包括软性资源,如学习素材、教学案例等,硬性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材料等。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是为学生更好地提供教学服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的资源,显然无法满足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教师需要挖掘课外资源。“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资源融入语文阅读教学,更能突出作者表达的情感,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内容挖掘深刻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不仅关注表层的语文要素,还强调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主题情境。高效课堂的另一特征是深度学习,即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认识,才能将指向内容的育人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二、初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强调多样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学生在高效课堂上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搭建高效阅读的支架。

(一)提供多样的阅读指导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文本,每个单元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编者根据主题选编内容,彰显育人价值。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到授课时间的影响,逐篇分析文本,讲解文本的内容,导致主题情境分散,贯穿单元的隐性线索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解决阅读问题。针对单元组元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向读者展示了中华山水的独特魅力以及山水背后的人文情感。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结合群文阅读,提炼阅读主题——阅山水,知人文。学生以“阅山水,知人文”为核心任务,通过融合单元整体学习的模式,开展群文阅读,领略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的波澜壮阔。

初中生阅读单篇课文,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理解阅读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学生阅读时会抱着“积极配合”的态度,即在潜意识中认可文本的权威性,不敢提出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会说话吗”“物候和物候学的区别在哪里”“物候学为什么重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用物候知识解释自然现象,锻炼语用能力。

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不同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相应的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入丰富的阅读资源

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生机。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影视剧一样精彩。教师可以将影视剧资源引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文本内涵和情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例如,教学《三顾茅庐》,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三国演义》的经典片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出来,让学生带着“刘备为什么三次邀请诸葛亮呢”“诸葛亮为什么三次拒绝呢”等问题观看影视资料,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又如,教学《昆虫记》时,为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术语,教师引入科普类资源,指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阅读支架,让学生在阅读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

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教师需要做的是挖掘文本的内容,将育人价值呈现出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确保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影响力。教师可以借助“五育”融合理念挖掘文本的内容,彰显文本的育人价值。

例如,教学《背影》时,教师重点突出德育,从文本中的父子关系延伸到生活中的父子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分析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下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孝亲与友善。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重点突出智育,以“固守与突破的矛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对比思考固守和突破的意义。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提取单元主题“四季之美”,将劳动教育和体育融合到一起,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四季的特点和魅力。学生在冬天铲雪,在春天种树,在夏天捉知了,在秋天收割稻谷,四季之景不同,学生劳动的内容也不同。在一个个活动中,学生深刻体会单元主题,加强语文阅读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古诗词时,教师突出美育,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阅读高效课堂强调方法的灵活多样、资源的丰富多元、内容的深刻生动,教师通过提供多样的阅读指导,引入丰富的阅读资源,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甘肃省临夏县井沟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