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让阅读教学走向更深处

作者: 黄霞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习作能力培养,不仅要强化单元习作训练,而且还要结合讲读课文,有机穿插随文练笔,做到习作训练日常化,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随文仿写,依样画葫芦

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材中编选的文本,从字词语句,到篇章结构,都值得学生借鉴仿写。

1.联系生活,唤醒生活体验

新课标强调要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或相关事例,引导他们进行换位思考,助力他们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引导学生仿写文本,锻炼写作能力。

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都是描写家庭亲情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紧扣相关的表达情感的句子,尤其是涉及心理、动作以及语言等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掌握写作技巧;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等课文,都是描写小动物、自然景物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筛选描写小动物、景物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突出训练重点,提高随文练笔的效果。

2.句式仿写,实现表达迁移

随文练笔,重在随“文”,这里的“文”是重点,因而练笔必须建立在理解“文”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仔细体验文本的情感,然后结合相关内容进行随文练笔,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实现表达迁移。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写:文本中的一些词语,如“挨挨挤挤”“冒”“饱胀”“破裂”等词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换词策略,引导学生精准理解表达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写周边的景物,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将相关词语穿插其中,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提高习作表达技巧。

二、深挖表达技巧,找准练笔落脚点

随文练笔,除了随文,着力点在“练”上。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有的随文练笔活动浮于形式,根本原因在于随文练笔没有重点。教师应该记住,随文练笔一定要“练在当练时”,要找准随文练笔的落脚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修辞手法,发挥想象,有效地拓展随文练笔的空间。

1.合理运用修辞

在随文练笔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修辞进行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还能运用修辞手法对习作进行润色,使习作更加生动。

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田园月夜图,营造走月亮的温馨场景,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宁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比的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

2.重视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表达技巧,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构段谋篇的能力,引导他们梳理教材的文本结构,学习作者的构段谋篇技巧并尝试运用到习作中。

在随文练笔活动中,学生除了仿写文本的句式,还可以仿写文本的篇章结构。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总分总的构段技巧。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针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作者采用的都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不同景物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写一写校园或周围的公园,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进行仿写,有效落实单元要素,为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创造条件。

三、情动而辞发,拓展随文练笔活动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

1.融入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聚焦日常生活小事,开展随文练笔活动。

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是描写父母对“我”的不同教育态度,但都是一种爱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为什么父母对“我”的评价截然不同。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自己的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鼓励他们写一写类似的事情,融入父母的态度,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理解父母的爱。

2.想象迁移

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不少文本中都有留白,这些都是作者情感含蓄表达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学生仿写的重要抓手。此外,文本中还有一些修辞手法,往往也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立足整体文本解读的高度,与作者进行跨时空对话,发挥想象与联想,丰富情感体验,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续写文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自己就是鸟,或是树,最终会怎样呢?又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盼》,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匆匆》,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都比较真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鼓励他们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可以仿照《盼》写一写自己心中的“盼”,或者仿照《匆匆》的句式进行真情表达,锻炼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语用教学的深入推进,随文练笔已经成为讲读课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深挖文本中的经典语句,紧扣表达技巧,精心设计练笔话题,引导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策略优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TZGH/2021/120]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