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自主感受文本景与情的有效途径

作者: 于秀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与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密不可分。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对新课标的领悟、对课堂讲授内容及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情的深入了解等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从初步认知到逐渐了解,进而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体验语文的美。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获取文本信息,分析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与途径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感受文本的精彩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为例作若干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淳朴、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景象,赞扬了乡下人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美化生活的优良品质,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生活、向往乡村生活的情感。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捕捉到一定的信息。那么,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呢?

一、发现式阅读,找出文本中的信息

学生初学一篇课文,首先需要通过初步阅读的方式了解课文的内容,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文本中的相关信息。

[课堂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发现了哪些景象,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乡下?

生:瓜。

师:有哪些瓜?

生:南瓜、丝瓜。

师:还有呢?

生: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笋……

师:这些都是植物,有没有动物呢?

生:走来走去的鸡、戏水的鸭。

师:非常好,你通过阅读不仅找到了课文中描写的动物,而且还说出了它们的动作。那么,同学们能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些事物颜色的词语吗?

生1:青的、红的瓜。

生2:碧绿的藤和叶。

生3:绿的叶,青的竿。

师:这些都是表示色彩的词语,你们能找到描写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吗?

生1:耸着尾巴的雄鸡,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生2: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生3:一群鸭子游戏水中。

生4:头上飞过归巢的鸟儿。

师:同学们找到了课文中描写的事物,又发现了形容这些事物颜色的词语,还能够说出它们的动作。这样一来,乡下人家的景象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描写的内容后,再让学生说说课文描写了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有哪些不同的动作,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的景象,进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形象。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带着寻找与发现的兴趣阅读课文,体验在课文中捕捉到信息的快乐。

二、对比式阅读,感受文本中的节奏

对文本的阅读与分析,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熟悉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文本,使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

[课堂教学片段二]

师:这些植物是静的,属于静态描写。我们看到静态描写后,会联想到什么?

生:动态描写。

师:大家能在文中找出动态描写吗?

生1:耸着尾巴的雄鸡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生2:率领小鸡觅食的母鸡。

生3:一群鸭子游戏水中。

生4:石头上捣衣的妇女。

师:描写景物,离不开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学们觉得觅食走动的母鸡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率领一群小鸡走来走去地觅食。

师:同学们是不是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呢?

生:是。

师:这些鸡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生:房前和屋后。

师:你觉得这只母鸡是胖还是瘦?

生:中等。

师:哪个同学能够把中等体型的母鸡的感觉读出来呢?

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师:那么小鸡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圆圆的小鸡,很可爱。

师:哪个同学能够把圆圆的小鸡的感觉读出来呢?

一个学生认真地读了起来。

师:同学们读出了母鸡和小鸡的鲜活形象,我们再来看一看大步走的公鸡,公鸡的尾巴是怎样的呢?

生:耸立着。

师:谁来把耸立的感觉读出来?

一个学生站起来,读出了公鸡尾巴耸立的感觉。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使得抽象的文字描述的事物形象能够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情感式阅读,体验文本中的美感

统编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千挑万选出来的优秀文章,不仅为学生描述了优美的风景,讲述了生动的故事,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作者不相同的内心世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体验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课堂教学片段三]

师:你们见过乡下人家吃饭的场景吗?

生:我见过乡下人家吃饭的场景。

师:请你具体说说可以吗?

生:乡下人家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师:人们吃饭的同时还在做什么?

生:聊天。

师:你想象一下,他们在聊些什么?

生:聊新闻。

师:乡下人家,眼里看到大世界,心里想的世界就更大了,用天高地阔来形容聊天,真的很恰当!人们就这样聊到天黑了,还能听见纺织娘的声音。谁来读一读纺织娘是怎样唱歌的?

生:织,织,织,织啊! 织,织,织,织啊!

师:你读得真好听。我们听着你读的声音,也快要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了。由此看来,悠然恬淡的生活真的是人们的美好向往。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领学生分享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感受作者融在乡下人家生活中的真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分析文本,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文本,从多维的角度感受作者在文本中传达的景与情。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温泉皋虞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