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微写作中的应用
作者: 毛春霞在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建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结构的支架,然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搭建挑选写作素材的支架,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中选取符合写作主题的素材。同时,教师还需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写作情境,提供支撑学生创意和思维发展的支架。这些精心设计的支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微写作中准确把握写作主旨,选取恰当的材料,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这种“支架式”教学增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活力,也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锁定微写作立意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阅读。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入剖析,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信息及深层含义,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旨。在微写作练习中,学生借助支架准确地把握写作要求,明确写作目的,才能写出逻辑清晰的作文。
例如,《天上的街市》以其独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开展微写作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源泉。教师可以从语段仿写、深度阅读、主题提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着手,为学生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微写作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某个场景或情感,创作一段与之相呼应的短文,或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天上的街市,描述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设计微写作任务时,教师应明确提出写作要求,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全面理解其情节和主题。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微写作时就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写作主题和方向。由于学生在立意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逐渐明确自己的微写作立意。在微写作的评价环节,教师应重点点评学生的习作立意,肯定立意的优点,指出立意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还能激发对微写作的兴趣。
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天上的街市》的独特想象和生动语言,创设了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筛选微写作素材
教师在设计微写作任务时,有意识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和整理出与微写作相关的素材。这样的做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灵感,还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活与认知之间建立起联系,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
以《老山界》一文为例,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辛历程,其中蕴含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细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长征途中的一天”为主题,写一段描述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短文。在学生进行微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先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中找到与长征途中相似的情境或感受,然后结合《老山界》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对他们在构思和选材方面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微写作任务。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老山界》这篇文章蕴含的丰富内涵,还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微写作训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三、巩固微写作根基
在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和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在教师构建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场景中,学生可以更自然地融入写作中,搭建清晰的写作结构框架,巩固微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讲述等方式,呈现各行各业中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展现他们辛勤劳动的场景和感人事迹。这样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话题的思考和对写作的热情。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觉得最可爱的人,写一篇短文来描述这个人的事迹,阐述这个人可爱的理由。为了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行小组分享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朗读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同伴的评价和建议。在这样的微写作训练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社会,发现身边的美好,还锻炼了他们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以上案例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和深度交流的平台,使微写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延伸微写作思维边界
在设计基于支架拓展的微写作训练时,教师应致力于设计课外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写作知识与技巧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课内外知识的融合,还能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了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师必须巧设各类支架式的拓展任务,这些任务应覆盖诸如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察日记、生活感悟、对比阅读总结、网络阅读体会以及线上互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对紫藤萝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的描绘,感受作者传达的对生命、对美的热爱。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微写作任务。1.描述你眼中紫藤萝瀑布的景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绘更加生动具体。2.文中提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或自然景象,尝试写一篇散文,表达你对它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这些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在微写作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互动评价,分享写作方法和经验。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微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细读教材、联系生活、营造场景和拓展训练等策略,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支架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结构,激发写作兴趣,还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中筛选素材,巩固写作技能。
作者简介: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蒲溪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