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

作者: 薄尊娥

“教学评”一体化诞生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要求教师在课前明确设定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案,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紧密相连,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既定目标相符。“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关于实际操作的研究则较为缺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下策略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师需要设立涵盖语言掌握、思维技能、价值理念的清晰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应重视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聚焦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石拱桥的独特性,通过介绍其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功能,深化学生对石拱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信息及思想,通过批判性阅读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同时,教师还需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在逻辑,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说明文的理解,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在探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学会有逻辑地组织论点,利用举例、比较等方式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基于学生主体,活化教学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主要依赖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要求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教师在规划教学活动时,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一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把焦点放在感情主体“我”的两个阶段——过去与父亲相处的感受和现在回忆的感受,两者通过“背影”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父爱的同时,也要注意儿子对父爱的认知和体验。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真有所谓的“父子情深”,那么为什么留在儿子心中的只是父亲的“背影”?这“背影”又是如何充满父爱的? 这样的问题从标题出发,极具导向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首先,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他们会意识到“我”并非一开始就能感受到父爱,反而由于不理解父亲的做法而产生了抱怨之情。然而,父亲始终在尽力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无论“我”是否领情,他都一直在为“我”着想。“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才恍然大悟:原来父爱就在这些默默付出的行动中。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对时间和人物进行对比研究:时间方面,有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人物方面,有父亲和“我”的比较;可以是单一角色的历史对比,也可以是两个角色的同期比较。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批注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活动,并与同学分享批注的内容,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完善评价体系,凸显科学评估

1.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确立清晰的评价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能够客观反映“教学评”一体化执行情况的评价标准。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为了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教师制定了一套具体的评价标准。A等:能够精准识别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清晰梳理事件的结构,概括“我”留学期间经历的关键事件,列出藤野先生为“我”做的四件重要的小事。B等:能够找出部分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梳理事件的结构,概括“我”留学期间经历的部分事件,概括藤野先生为“我”做的二至三件小事。C等:无法全面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不能梳理事件的结构,仅能概括“我”留学期间经历的少量事件,仅能概括藤野先生为“我”做的一件小事。这套标准可以衡量学生整合信息的正确性、逻辑性和创意性。教师设计这样的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锻炼他们的信息组织和分析能力。

2.关注学生个体,实施差异化评价

初中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应关注并利用这些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挑选出课文中描述人物外貌和语言的关键句子,并进行批注。接着,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批注成果,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解答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合适的学习目标,而且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增强学习自信心。

总之,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教学评”一体化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正面效应,持续刷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这种观念全方位地融入实际教学当中。在具体操作上,教师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地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确保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评价机制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协调发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