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马金婷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既要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又要达成语文教学目标,这就离不开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对情境化教学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较为实用的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
一、情境化教学的内涵
情境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教学场景,将教学内容寓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收获体验,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情境是一个真实性极高的语言运用模拟学习场,需兼顾人文性、工具性、情感性和生命性等语文学科的特征,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入地学习、探究、发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新课标同样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和画面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与想象,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得以显著提升。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口语交际活动,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人物心理活动、续写结尾、新编故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化教学通常包含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这些活动和任务的设计通常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需由浅入深地思考与探究,一步一步地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例析
1.主题探究型情境
这一类型的情境,通常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包含各种任务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思考与探究,逐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灯笼》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主题活动“我校初二年级文学社拟在年末策划一个特别活动,举办主题为‘遇见旧时光——特别小物件’展,请你根据本课的内容,帮助文学社开展好这一活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一]回望岁月,讲述故事。如果在展厅只能选择3个灯笼讲故事,你会选哪几个?[任务二]漫溯深处,细品感情。展厅展出了系列灯笼图片,请你细细品味图片中蕴含的情感,讲给他人听。[任务三]深情表白,创意门票。请你充当设计师,为展厅设计一幅以插图为主体的纪念门票。你可以从文章的最后两段挑几句合适的话,画一幅插图,配上音频,设计一张纪念门票。
在上述主题探究型情境中,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逐步进行探究,学习本文的兴趣被激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逐步深入,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2.实践体验型情境
有些课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本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实践体验型情境就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联系作者的生活,勾连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实践体验型情境。
例如,笔者在教学《昆明的雨》一课时,恰逢苏州也一连几天下起了绵绵细雨,和作者笔下描写的昆明的雨颇为相似。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昆明的雨的特点,笔者便创设了较为独特的实践体验型情境:在那个下着雨的不用出操的大课间,我带着学生撑着伞,徜徉在浸润于绵绵细雨中的校园里,让学生听听雨声,欣赏雨中的景物,触摸绵柔的细雨,全方位、全身心地感受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连绵不断、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昆明的雨》,便能感同身受,充分理解与把握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与思念。
在实践体验型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与特点的理解与把握,也提高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全面整合式情境
全面整合式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基于文本内容,围绕能概括文本内容的关键词,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紧紧围绕课文中心展开,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以结构化思维去完成任务。学生也在对任务的探究中,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溜索》的教学中,笔者围绕“索”这一文眼,设计了以下任务情境。[任务一]探“索”。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后,用一个形容词概括文中溜索的特点,即“ 索”,并说出理由。[任务二]溜“索”。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讨论文本中的溜索“溜”吗?[任务三]思“索”。有人认为现在溜索成了相关部门给游客体验的项目,没有保留的必要,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学生思考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以上教学实例便是全面整合式情境的最佳体现,这一类型的情境教学,使得学生能对文章内容有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
4.灵活直观式情境
灵活直观式情境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灵活地利用音乐、视频、图片,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形象、直观的场景,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教学《安塞腰鼓》,对于江苏省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常见安塞腰鼓,无法真正感受到安塞腰鼓摄人心魄的力量与魅力。在学生品读完课文后,笔者给学生播放正宗的表演安塞腰鼓的视频,学生便能充分理解文本中对安塞腰鼓的描写了。又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虽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非常美丽,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紫藤萝。笔者找来一些紫藤萝的图片,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直观地体会到紫藤萝的美。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创设直观式情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把握文本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便是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思考与总结出的几种较为实用的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一些帮助与启发。当然,情境化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实践与探究。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石湖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