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元对话,助推学生轻松学习小古文
作者: 江雪晴我国悠悠五千年文化,大多依赖古文记载。我们要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走进古文,研读古文。统编教材的编者也注意到这一点,在语文教材中编排了适量的文言文课文,为学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语文综合素养创造了条件。由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加上文言文内容较为隐晦深奥,小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何谓小古文?通俗地说,就是立足于“小”,主要是指篇幅较小,内容较为简单,情节较为生动的文言文。这种小古文,更多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文言文学习进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文体,是当前白话文与部分古文融合的结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创造条件。不可忽视的是,相比教材中其他的文本,小学生学习小古文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学情,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借助吟诵朗读、自主学习探讨等形式,通过多元对话的策略,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小古文,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与文本对话,在拓展中走进古代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描写古人事迹的文章。这些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小学生认知有限,他们对这些文章内容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难以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对话。此外,教材中编排的爱国、友情、思乡等主题的古诗词、小古文,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文本,学生往往只能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但是对于文本中渗透的我国古人的思想却体验不深。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本,结合实际,搭建平台,创设条件,主动拓展类似的小古文,通过朗读等形式,帮助学生走进小古文,体验古文中表达的情感。
比如,教学《伯牙鼓琴》,教师虽然结合学生实际,补充了“高山流水”这个成语,也拓展了《俞伯牙坟头摔琴谢知音》这篇文章,学生虽然也对俞伯牙、钟子期的友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俞伯牙“破琴绝弦”这一行为并不了解,认为这不是表达友情,而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针对学生这种肤浅的认知,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追本溯源,重点拓展了《人琴俱亡》这篇小古文,让学生借助文白对照、勾连比析的方式,说说自己的理解。通过交流、探讨,学生认识到“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源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破琴绝弦”被赋予了一种内涵: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拓展古人送别友人的诗句,组织学生进行多元朗读,理解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真正读懂了文本内涵,做到了与文本深度对话,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语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渗透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与情境对话,在朗读中品析古人思想
东方文化注重意蕴,讲究含蓄,很多文人的话以及诗句,在其意境上往往含而不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但是,教师要求学生机械地理解古人描写的意境,学习的效果并不佳。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诵读中培养他们对小古文的热爱之情,继而通过小古文走进、感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意境。
比如,《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它看作哲理诗。在教学中,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这首诗的内容,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庐山的风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情境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真谛。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直接形象,与情境对话,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平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比如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带着情感大声朗读文本,在朗读中品析古人的思想,在更深层次实现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与情节对话,在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璀璨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自然也诞生了无数的名人故事。而大多数小古文恰恰记录了这些事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小古文、品析小古文。针对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渗透,也可以结合小古文中精彩语句进行渗透,形式多样,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纪昌学射》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片,让学生结合动画片的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交流、探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认识到人们无论学什么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从学习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进行训练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把整天的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知识不是靠做难题就能够得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好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适时拓展“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俗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古文,重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在其学习中,教师拓展相关视频、动画,乃至与小古文有关的成语,等等,不仅可以拓展课堂学习空间,丰富小古文学习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尝试结合自己的理解讲一讲小古文的故事,营造小古文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中小古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拓展小古文阅读材料,通过多元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