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性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
作者: 郭焕好大单元教学以主题统整、多元整合、深度探究为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深度探究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聚焦特定主题,在关联性任务的解决中,进行思考和探究活动。然而很多时候,由于课堂教学目标较多,学习任务间的关联度不高,学生获得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往往是碎片式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开展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关键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围绕清晰的学习主题,设计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具有逻辑关联的结构化语文学习中形成结构化思维,提升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水平。
一、统整相应的任务主题
在进行单元教学以及单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要基于教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根据课文文本自身的价值,进行梳理、整合,设计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任务主题和实践情境。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精彩科技”的人文主题,编选的课文有《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安排的语文要素有“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和“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教师指导学生细读单元内的每篇课文,可以发现《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讲述的是作者根据化石进行的推测、想象,《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人们将梦想变成了现实;四篇课文的共性特征都是说明文,都以非常准确的语言来介绍所要说明的对象,且都有着奇思妙想的元素。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感受科技的神奇,放飞想象的翅膀”的单元学习任务主题,指向感受文字表达和大胆想象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让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高度融合。接下来,教师围绕单元学习任务主题,设计每一篇课文的阅读主题:《琥珀》——“思考琥珀形成的情形,复述作者推测的琥珀形成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讲述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学会在对比中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理解纳米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想象它还会有哪些作用”;《千年梦圆在今朝》——“讲述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更多成就”。
如此一来,单元学习任务主题在每篇课文学习任务主题的支撑下,变得更加具体、丰富,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思考、探究、实践中,形成提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理想象、大胆想象的能力,丰富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经验。
二、设计关联的任务序列
除了设计具有统整意义的单元和单篇课文学习任务主题,教师还要设计好有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在序列化的任务驱动中,促进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为例,本课的课后习题分别是:1.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2.以解说员的身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3.学会用对比、列举的方法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在研读课后习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捕捉信息,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情境:“广州恐龙博物馆准备招聘一批线上解说员,负责向游客介绍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逐渐演化成鸟类的。请你认真阅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对你的介绍有哪些帮助,你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记下来,跟同学讨论、交流。”这一任务旨在将学生引入角色体验情境之中,围绕真实问题——应聘解说员,锻炼他们提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体会语言,感受表达”。这一任务旨在将学生引入说明文语言表达实践之中。教师让学生将“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和“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这两句话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然后再从课文中寻找这类表达准确的语句,说说是哪些词让这个句子的表达更加准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了更真切的感知,也会形成“语言表达要准确”的意识,积累准确表达的相关经验。
任务三:“关注特点,尝试练笔”。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后练习中的一段话,体会加点的部分的语言表达特点,然后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写一种小动物,进一步体会说明性的文字的表达特点。
以上三个学习任务始终聚焦语言表达,将学生引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清楚、有效地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发展想象力、思维力、语言表达力。
三、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评价伴随教学,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既统一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各自的目标指向、适用范围和实施要求。在学生进行一系列相关联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也要适时、及时跟进。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时,教师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让教的目标、学的成果和评的标准保持高度一致,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三个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具体的评价细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我以排比的句式,列举了一个事物多个方面的特点。
2.在介绍时,我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我写话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
4.我能正确用好分号和句号。
5.我运用刚刚学到的新词超过了三个。
6.我的字写得很漂亮。
在学生完成了小练笔以后,教师引导他们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并对他们的评价内容给予指导。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推进多元统整、指向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王宁教授说:“教师是目标的确定者,是任务的设计者,是过程的推动者。这是一个比过去更为艰巨的任务。”在进行任务群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都应立足大单元、大主题视角,精心梳理、统整学习内容,设计结构化的系列任务,让学生获得结构化的思维、认知和能力,真正习得用语文解决生活真实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