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情境的创设策略

作者: 王彪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可见“境”的重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是我们当下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教师设计的语文学习情境,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氛围。为避免课堂学习情境的泛化、虚化、空化,我们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从课文自身的语境出发,创设与语文生活高度匹配的真实情境,真正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实践活动情境之中,用丰富多样的情境去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一、找准转换的关联点

教师创设与学生阅读、探究的内容高度匹配的学习情境,可以助力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所学的内容,并在有效的迁移运用中实现认知和能力的建构,这就需要教师找准学生学习内容与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之间的关联点。

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教师可以播放生活中猫的各种活动画面,激发学生对猫这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通过几幅定格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最后,教师选取学生“看图说话”的内容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个性化的表达。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抓住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画面”关联,因而显得自然、真切、朴实,学生在这样的语用情境中,将实实在在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将口头表述的语言还原成真实而具体的画面,如此关联,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提升。

再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一课,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围绕“奇观”创设问题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在名家名作阅读分享会上,军军想给同学们推介巴金的《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展示海上日出的奇观。你能给他出出主意,将海上的日出奇观介绍清楚吗?”如此一来,学生在“乐于助人”天性的驱动下,主动走进课文,围绕“奇观”这一中心,搜集、整合相关的信息,最终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阅读、探究、审美、体验、表达、交流等语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无论叙述一件事、记述一个人,还是描写一处景、抒发一段情,都离不开客观事物,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实践、感受、认识的结果,是作者有感而发的结果。可以说,学生始终是课堂阅读探究、表达交流的主体。我们在创设学习的情境时,要注意学生对这一情境的认同程度。因为学生对学习情境的认同感越高,他们“披文入境”“由文生情”的过程就越顺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融入语文教学中,这也是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任务。然而,当下语文课堂的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着交集很少的两套话语体系,甚至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一个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浙江金华双龙洞旅游景点宣传处的工作人员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们设计一份‘双龙洞观赏路线图’,分发给前来旅游、参观的游客。聪明的你,一定能够帮这些工作人员出谋划策,设计一份导游路线图!”这样的任务式情境,带给学生的不是跃跃欲试的热情,而是巨大的学习压力。因为本篇课文的特色不在于路线的介绍上,而是双龙洞各处景点带给游人不同的体验;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内洞与外洞之间的孔隙。这个教师创设的情境,既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引入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也偏离了教学目标,很难唤起学生的认同感,他们会在极度被动的思考和交流中艰难前行,一堂课下来,自然也会感到身心疲惫。

教师可以另外创设一个情境“我是金牌小导游”,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绘制一份导游员的讲解图,分别介绍“洞前、外洞、孔隙、内洞”的风景特点。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重点得到突出,学生的探究压力得到分解,他们更容易投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表达实践活动中。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学习情境中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是我们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设计贯穿整篇课文学习甚至整个单元学习的统一大情境,以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体现整个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情境体验契合了小学生善于幻想,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充满趣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人文主题“赏景与写景”,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创设统领本单元学习的情境“用文字留下美好的瞬间”,通过“分享作家笔下的美景”“解锁课文中写景的密码”“分享我笔下的美景”三个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锻炼语用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基于文本创设自然、真实、合理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带入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积极互动、主动成长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明仁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