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感知现代文人物形象的策略分析
作者: 缪冬菊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初中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而人物形象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感知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一、深度解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在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时,为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故事情节、社会背景等角度,循序渐进地理解人物形象。
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语言的要素、句法语境来揭示词和语句意义的研究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解文本中的描述性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八年级下册《社戏》一课中,有这样的人物形象描写“……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重点关注“黑的长胡子”“背上插着”“捏着”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展现了一个英武、神勇的人物形象,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对理解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结构分析法。这种方法强调分析文本的结构,关注作品的叙事结构、章节布局、情节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章节布局、情节发展,探讨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塑造人物形象的。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应对》一课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故事:“歌德到魏玛公园散步,正当他穿过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时,迎面走来一个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僵持了几秒钟,那个批评家傲慢地开口了:‘我从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平静地看了看那个人,回应道:‘我却正好相反。’说完,微笑着站到了一旁。”学生阅读这个故事,了解到作者善于运用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突出地表现歌德的智慧、圆滑的人物形象。
文化批评法。这种方法是指将文本放置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分析,考察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回应社会问题、历史变迁和文化冲突。在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需要考虑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社会背景,理解人物所代表的社会角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上述三种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由点及面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从细节到整体全面地解读文本,理解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全面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二、分析人物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鼓励学生形成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将阅读所得的信息和他们已有的知识框架相结合,从而促进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和深层认知。
教师应鼓励学生站在文本中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为动机,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处于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更加深刻地感知闻一多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文本人物所处的具体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进入阅读的实践体验层面,更加直观地体验人物的行为,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简·爱》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主人公寄住在舅妈家、进入桑菲尔德庄园等不同情境中的角色,体验主人公的生活,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形象。
三、跨文化比较与思维拓展,丰富人物形象
现代文作为描绘现代社会思想、语言和艺术特征的一种文学体裁,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流派和风格。现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在教学现代文时,教师采用跨文化比较和思维拓展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不同文化视角分析和审视人物,鼓励他们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更广泛地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比较,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影响。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一课,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探讨不同社会价值观、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是如何影响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通过对比阅读两部作品,学生不仅能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人物塑造的影响,还能增进他们对人物形象多样性的理解。
又如,教学八年级下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展现了一种怎样的形象,分析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中,人物形象呈现的社会作用,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跨文化比较与思维拓展的教学策略,能够将人物形象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比较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二是比较人物形象的差异。这样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文中的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东山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