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起步阶段“素材积累”指导策略

作者: 张静彤

学生在三年级这一习作起步阶段,常常出现面对习作话题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无从下手的状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积累有效的素材。尽管学生天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但他们似乎无法将生活与习作素材进行挂钩,最终导致他们“生在宝山不识宝”。对此,教师需要在习作起步阶段,重视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活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学习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事物多加关注。所谓有新鲜感的事物,主要是指学生没见过的人、物、景,或者学生没经历过的事情。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有新鲜感的事物进行分类观察,比如,观察植物,学生可以从颜色、形状、香味、质感等方面进行观察;观察动物,学生可以从外形、叫声、生活习性等角度观察。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就能够在生活中有所发现,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指导学生主动收集素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仅仅学习留心观察还不够,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主动收集素材的方法。一般来说,学生观察得到的第一印象都是以记忆的形式留下的,容易被其他新的记忆内容冲淡。学生需要及时记录观察所得,形成属于自己的素材库。在建立素材库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载体,一般可用比较厚的笔记本,将观察对象分成几个大类,比如,植物、动物、景物、静物、事物,等等;其次,学生可以选择方便的记录形式,最常用的是写观察笔记,可以详细记录观察的过程,也可以先写一个观察的概要;再次,学生可以拓展收集素材的方式,除了文字记录,还可以采用拍照、录音、录制视频等方式记录,使素材更真实、生动而具有立体感。

此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说一说各自积累的素材,看一看谁积累的素材有新鲜感,比一比谁积累的好素材多,评出优秀的素材,推送到班级微信群里,大家互相学习。

三、指导学生重视亲身实践

三年级学生通常都是选择客观事物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仔细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在习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观察自己的举动。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方便操作的实验内容,拟定实验的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然后自己动手做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学生都要停下来,及时记录实验的结果,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操作的,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将这些内容完整地填写在实验记录表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强化对实验的感知,从中获得比较丰富的习作素材。

四、指导学生积累个性体验

在习作起步阶段,学生积累个性体验也很重要。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这种个性体验主要是指他们在面对同一对象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比如,面对一只漂亮的小鸟,有的学生希望它在那里多停留一会儿,能够让自己多看看;有的学生希望能把它抓住带回家养起来,能够天天看见它;有的学生用手机进行拍摄,便于自己慢慢欣赏它。学生对小鸟的不同反应,就是个性体验的具体表现。这样的个性体验同样容易转瞬即逝,学生需要及时将它记录下来。在生活与学习中,学生经历这样的个性体验有很多,如生日那天获得了心仪的礼物,又如课堂上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等等。学生将自己经历的这些个性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有助于写好人物的内心活动。

总之,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多样化的积累素材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