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微写作”教学探索
作者: 于艳霞议论文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普遍面临的挑战。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字表达技巧,语文教师应该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将日常的作文训练作为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应该保持高度的热情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微写作”这一训练方式为解决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或许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利用教材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对某一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才能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写作。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20多篇优秀的议论文,这些课文成为学生练习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
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例,这一篇文章前半部分深入剖析了“送去主义”的现象、本质及其潜在的危害,通过反面论证强调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正好体现了“破立结合”的论证策略。在文章中,鲁迅先生以“大宅子”为喻,形象地比喻了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将“鱼翅”比作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而“姨太太”则象征了文化的糟粕。这些生动且形象的比喻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拿来主义”的实践方式,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议论文写作的绝佳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紧扣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等核心要素,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解读文本,耐心细致地讲解文本中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二、运用问题导学,布置写作任务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倾向于引入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增强他们对议论文写作技巧的理解。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但是也可能使得课堂内外知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和拓宽他们的视野,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导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们主动学习。针对议论文的主题,教师可以提出多种类型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确保他们能够在不同问题的引导下培养文学思维,沿着正确的路径深化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课文的主题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探索写作方向,提升议论文教学的效果。
以《项链》这篇课文为例,文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主角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为了深入理解这个角色,学生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构建问题链时可以提出诸如“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她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对玛蒂尔德而言,丢失项链是不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等问题,引导学生从情感和心理视角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为了扩展学生的写作视野,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写作练习。写作练习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各自的写作体验和创意。这种以问题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进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活用思维导图,确立议论主题
议论文写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基于材料的议论文。对于话题作文,学生可以直接引用话题中的关键词作为议论的主题。对于命题作文,学生可以从命题信息中挑选关键概念作为议论主题来开展写作活动。然而,基于材料写议论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认真分析材料的内容,找出准确的议论主题。为了帮助学生降低这种类型的议论文的写作难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材料的内容,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或句子,根据这些内容提炼出合适的议论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写作。
比如,教学以“天文学界的历史性争议”为主题的习作课,教师可以选取“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这段文字作为议论文的素材,指导学生结合这段素材撰写议论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找出这段内容中的关键词或句子,从而确定议论文的主题。具体来说,学生需要仔细阅读这段文字,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语,如“浑盖之争、中国古代天文学、重大成就、《太初历》、直接产物、两小儿辩日、勾股定理、测高望远、天文仪器”等。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分析,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古代中国学者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与争论。在确定主题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和审题。比如,学生可以围绕“浑盖之争”展开深入讨论,分析这一争议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成就入手,探讨各个时期的重要发现和探索成果;还可以从古人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出发,对“浑盖之争”进行客观评价,展现其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地位。
四、构建思维支架,畅通论述路径
“微写作”这种写作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对学生的“微作品”进行评价,可以及时揭示学生在表达上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微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更熟练地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技巧,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包括“深度思考”“理解与宽容”“珍视生命”“爱的奉献”,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特别强调选择论点和使用论据的技巧。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写作技巧,教师会以这些主题为方向开展写作训练。例如,在“理解与宽容”这个主题下,教师组织“微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快速思考和准确表达的能力。在开始这样的写作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扎实的思维基础和清晰的思维框架,确保他们的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为了丰富学生的论据库和激发他们的论证灵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时评中国》或网络上的热门评论,学习如何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使用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将论据与观点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而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
总之,高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写作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为了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教师应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建立一套创新的评价体系,更准确地识别并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