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尤梅新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和交流,提高作文质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供写作氛围
在和谐的写作氛围中,学生会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由于写作类型和要求不同,学生所需的写作氛围也不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创设适宜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写作氛围。
(一)生活情境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的滋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资源。无论是写人、写景,还是写物,学生都需要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描写对象,而描写对象不是凭空想象的,需要学生立足现实生活,从真实的世界中观察、分析和总结。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为例,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种事物或者场景写下来,在生活中体验、观察,获得描写事物、场景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1.植物。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此外,学生还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随着季节变换而发生的变化。2.动物。学生可以写一写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特点、生活习惯。比如,学生可以写白鹅洁白的羽毛、勇猛的性格;写小狗的活泼、淘气;写小猫的乖巧、可爱;写公鸡的漂亮羽毛和骄傲性格。3.景物。在景物描写中,学生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出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4.场景。学生要写出场景的特点,比如,放学时师生和家长的忙碌、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
(二)艺术情境
艺术情境与生活情境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独立性体现在不同的写作类型上,艺术情境满足情感类、观点类、思想类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在写实的基础上产生联想和想象。联系性体现在写作资源的处理方式上,生活情境还原素材的真实样貌,以便学生观察,而艺术情境以图片、视频、语言为辅助手段,对素材进行二次处理,以便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主题思想。
仍以《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为例,学生选择升旗仪式作为场景描写对象。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观察升旗仪式的流程,客观描述升旗的每一个步骤,记录升旗仪式真实的场景。为了升华作文的主题,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创设艺术情境,给学生播放五星红旗诞生的纪录片,展示五星红旗在各种庄严场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看到五星红旗迎着初生的太阳缓缓升起,我们仿佛看到了东方巨龙腾飞的历史进程,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激动、感慨、震撼等情绪,进而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融入情境,培养写作思维
小学生受限于认知水平,不知道如何处理观察中得到的碎片化信息。例如,在《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确定写作对象后,面对自己搜集的一大堆素材,却不知道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表达。对此,教师需要想办法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有落脚点,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
例如,在《我喜欢的水果》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写作。
师: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自己课桌上的水晶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晶梨的形状、大小、颜色,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表述更加生动形象。
生:水晶梨比我的拳头还要大一些,像一个葫芦。
生:我眼前的水晶梨挺着一个大肚子,像一个开怀大笑的弥勒佛。
生:我桌子上的水晶梨是黄色的,上面有黑色的小斑点。
师:大家伸出小手敲一敲,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生:我听到的声音就像敲水管发出的声音。
生:我听到的声音就像皮球撞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用鼻子闻一闻,水晶梨有味道吗?
生:有一种香甜的味道,我想咬一口。
生:我的水晶梨闻上去没有味道,我咬了一口,有些酸,果肉比较脆。
师:大家用手抚摸水晶梨,然后说一说具体的感受。
生:水晶梨的表面给人一种凹凸不平的感觉,好像水泥路上铺了一层细沙。
生:像我爸爸的脸颊,顶部光滑,但是下面有胡茬儿,摸起来有些小疙瘩。
师:我们用水果刀切开水晶梨,看看里面有什么呢?
生:水晶梨的内核有黑色的籽,一粒粒的,像可爱的小水滴。
生:水晶梨的水分真多,果肉非常饱满。
上述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实物水晶梨,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情境中,仔细观察水晶梨,理清写作思路,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走出情境,反思写作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指导学生融入情境中,仔细观察写作对象,把握写作对象的特点,写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作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情境,给学生提供作文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反思写作内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1.表达方面。A.几乎没有错别字,语言通顺、流畅,段落结构清晰明了;B.3个以下错别字,语言相对流畅,段落结构清晰;C.3个以上错别字,语言基本通顺,逻辑性不强。2.内容方面。A.能够对心爱之物进行具体描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情感丰富;B.能简单概述心爱之物的来历,重点相对突出,主次相对分明,有一定的情感;C.能描述心爱之物的外在特点,主次不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对作文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活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思维、写作效果均得到了提升。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沂第八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