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得生活“源头”活水来

作者: 程云云

生活大语文,语文小生活。语文教育生活化,源于陶行知,频见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植入生活元素,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锻炼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植入生活元素,唤醒生活体验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周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语文教材是抽象的,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解分析文本内容,课堂气氛必然沉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将周边发生的、学生较为熟悉的事,有针对性地融入其中,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生活就在课堂上,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蜡烛》一课,标题蜡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蜡烛的学情,借助多媒体展示蜡烛,让他们说说蜡烛的作用;接着,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蜡烛在文本中的具体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除了蜡烛里暗藏机关,家庭里其他生活器具也可以暗藏机关,传递情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对而言,教材中的素材离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而生活中的素材却离学生很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积累素材,提炼素材,并且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解析生活意象,培养生活想象

意象,一般出现在古诗文中,通俗地说,是指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包括景物与动物,寄托相应的情感。这些意象,往往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中的景;而这些意象,恰恰是学生走近作者,理解文本情感的主要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意象,根据传统文学中意象运用的规律,将意象寄托的情感与学生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出现很多次的意象是“月亮”一词。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月亮”与“酒”这个常见意象联系在一起;“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则是作者采用对等发问的方式,向月亮进行提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作者用它总结全词,点名这首词的主旨。由此可见,“月亮”这一意象在该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地将“月亮”与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联系在一起,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分析,学生就无法体会到这首词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中秋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圆月”与“人团聚”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将“月亮”“酒”“影子”等意象联系在一起,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抒发的情感。

古诗文中的意象大都是生活中较为普通的素材,比如鸿雁、柳树,这些意象都是经过长期的文化熏陶,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情感载体,具有特殊的情感色彩。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意象进行解析,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为他们走进古诗文,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创造条件。

三、创设生活情境,助力生活表达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学习的内容越是与其生活实际和情感贴近,其知识接纳程度就越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他们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助力他们理解文本内容。如有必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开展随文练笔活动,锻炼语用能力。

比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文本中很多景物描写都很精彩。但是,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无法准确地体会“青黑的矮松”“树尖上的白花”还有“蓝天镶上的银边”等词语表达之精妙。对此,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回忆校园中的雪景,或者自己记忆中的雪景,说一说这些雪景的特点。在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鼓励他们开展随文练笔活动,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描写自己记忆中的雪景,并且对照文本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进行朗读、品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雪景,并且与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比较,指导他们发挥想象与联想,进行借鉴仿写,迁移表达,在助力他们理解文本重点语句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技巧。

四、开展生活实践,强化生活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联络课堂内外,整合生活资源,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比如,教学《乡愁》这首现代诗,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乡之情。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他们开展“我为家乡代言”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撰写“我为家乡代言”的发言稿,或者给网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等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语文实践活动参与率;另一方面也能助力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教师借助学习任务群,将文本内容融入相应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借助一个又一个学习实践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文本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生活的主角,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也帮助他们提高了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语文与生活关系密切。我们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践行了新课标的精神,而且还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精神一脉相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植入生活元素,解析生活意象,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双龙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