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的初中书法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
作者: 蒲鸿 来晓峰近年来,汉字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要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在熟练地使用硬笔书法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基于审美的初中书法项目化教学策略。
一、初中书法教学的困境分析
1.书法教学缺乏系统的课程建设
新课标实施的延迟效应、中考压力的强大惯性、书法专业师资的严重匮乏,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轻视书法教学的现象,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系统的书法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极少对书法进行专门教学。
2.书法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多以技术训练为主,临摹仿写是主要的学习途径。教师照本宣科,重点讲评汉字行楷的笔画特征、楷书运笔、行书连笔、间架结构、顿笔收笔等技术要领;学生在反复临摹中写出规范的字体,以临摹逼真为学习目标。
3.初中学生很难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
多数初中生都不自觉练习书法,字迹潦草,教师很难纠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
二、基于审美的书法教学策略
1.以审美鉴赏和艺术创新为目标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书画同源,字、画、诗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汉字书法的发展历史、汉字造字的丰厚意蕴、书法艺术的鉴赏要领、书法创新的审美规律,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和人文性功能,传承书法艺术之美。
2.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书写实践活动,学习书写知识,解决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三、书法教学的项目化学习策略
在书法教学中,师生之间要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价量表。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每个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说说我自己》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篇文章,参加班上组织的“最美自我介绍”评选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书写和学生性格之间的关联,领悟“字如其人”的道理。
2.探究学习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用课件展示书法学习任务“练习书法,到底练什么”,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得出个性化答案:正确书写汉字、表达思想情感、修身养性、感受书写的乐趣、体现个人性格、传承汉字文化。
3.提供学习支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有关资料,给学生搭建书法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形成书法方面的系统知识,深化学生对书法的认知。
(1)追溯书法发展历史。这些知识很多,包括仓颉造字、结绳记事等汉字演变方面的知识,包括树枝、刀具、竹签、毛笔等书写工具演变方面的知识。
(2)区别各种字体的特征。了解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
(3)探究书法的审美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鉴赏书法作品,可以体验书法的艺术美、意境美,感悟作者的精神气质、个性志趣、情绪变化。
(4)鉴赏书法代表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堪称行书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行书的遒劲之美,提高鉴赏能力。
(5)书法文化影响。中国书法作为世界唯一的文字书写艺术,丰富了世界艺术之林,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通过书法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本质,更深刻地理解丰富的汉字文化。
四、基于审美的书法教学的实效与反思
1.基于审美的书法学习
在这个读图时代,书法作为视觉图式和形体美学,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仓颉的图像有双瞳的原因,了解弘一法师在书法方面的故事,推测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关联,观赏书法方面的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2.开展书法实践活动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活动、自主创新、评比展示等方式,提高书法教学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浸润在书法实践过程中,才能体验书法创作的乐趣。在书法实践中,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不同的字体书写要领,才能发现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书法艺术的乐趣。
3.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广泛的书法知识和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探究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
4.教师要制定书法评价标准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书法学习实践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评价,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效果。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对自己书法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懂得对与错,通过练习来检测自己的纠错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发挥书法教学的反馈、矫正、鼓励、引导等作用,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效果,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北干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