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文本细读,提升阅读素养
作者: 张业林在初中阶段,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逐渐成为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力、分析力及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一、细品语言之美,学习表达技巧
语言是构筑情感与思想的砖石。通过细品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学生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表达技巧。他们需以敏锐的感知力,捕捉作者用词之精准、造句之匠心、修辞之巧妙,感受语言背后的韵味与力量。
例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中,作者老舍以其敏锐的感知力,运用了一系列精准的词汇来描绘济南的冬日景象。比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中的“青黑”一词精准地刻画了矮松在冬日里特有的色彩,而“一髻儿”则生动地描绘了树尖上积雪的形态,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词汇,体会其背后的韵味与力量,学习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精准用词,使文字更加富有表现力。除了用词精准外,作者在造句上也颇具匠心。比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话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闲适的冬日老城画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造句特点,感受其节奏感和画面感,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句子更加流畅自然。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济南的冬天》中不可忽视的一大亮点。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老城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话中的“睡着”和“唤醒”两个词,将老城拟人化,展现了其宁静与闲适的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加富有感染力。
二、细品情感之深,感受作者心境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河流,流淌着作者的心声与情感。教师鼓励学生细品文本中的情感之深,是引导他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融入文本,用心感受作者的心境变化与情感波动。这种情感共鸣,让学生与作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情感,从而在共鸣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情感世界。
例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始以一段轻柔的家庭背景音乐开篇,讲述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学习氛围,随后引出课文并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接着,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一家人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你能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这种变化?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逐渐沉浸在文本描绘的家庭场景中。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从最初的“我”决定走大路照顾母亲,到母亲最终选择走小路满足孙儿的愿望,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与牺牲构成了文章的情感主线。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者心境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几个互动环节。首先,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还体会到了作者笔下人物的情感变化与心理波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散文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与思想?你在生活中是否体验过类似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谈到了家庭成员的相互扶持与理解,有的则联想到了自己与父母、祖辈之间的温馨时光。这些分享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也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深入理解作者心境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师提问:散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意义。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散步代表了什么?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发言,有的认为散步代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有的则认为它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牺牲。这些感悟不仅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三、联系生活,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不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更是与生活的交流。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将文本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拓宽阅读视野,看到文字背后的广阔世界。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使阅读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理解生活的重要窗口。
例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视频,如校园的一角、童年的游戏场景等,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地方或经历?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进入课文学习,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体验,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成长。比如,百草园的自由与快乐、三味书屋的规矩与严谨,两者之间的对比与转变,展现了作者从孩童时期的无忧无虑到逐渐接触社会规则的成长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作者进行对比和反思。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像百草园那样充满乐趣和自由的地方?有没有像三味书屋那样让你初次感受到规矩与责任的场合?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讲述了自己在公园里无忧无虑的时光,有的则分享了在学校里学习新知识、遵守纪律的成长经历。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有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表达技巧,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与创作意图,拓宽阅读视野,全面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