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素养在文本细读中提升
作者: 唐晓义在初中阶段,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逐渐成为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细品词句、梳理结构和鉴赏语言,学生能够在深度阅读中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力、分析力,全面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一、细品词句,深挖文本内涵
细品词句可以引领学生逐步解锁文本的深层内涵,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触碰,更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度挖掘。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词句的敏锐感知力,细致分析每一个词汇的含义,逐步揭开文本表面的轻纱,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以一段轻柔的春日音乐为背景,展示一系列春意盎然的图片,如嫩绿的柳丝、绽放的花朵、潺潺的溪水等,营造一种温馨而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记忆中的春天,鼓励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接着,教师采用“词句放大镜”的方式,选取文中几个关键句段让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中的“欣欣然”,体会这个词精准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传递出一种喜悦与期待的情感。再如,针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偷偷地”和“钻”字的妙用,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如何生动地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与顽强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进行朗读并分享各自的感受。有的小组被“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的热闹场景所吸引,感受到了春天的热烈与繁华;有的小组则被“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的温馨画面所打动,体会到了春天的和谐与美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细品词句作为文本细读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其影响贯穿于学生阅读素养成长的始终。通过上述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解读文本、品味语言的方法,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二、梳理结构,理清行文逻辑
文本的结构作为内容的框架与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梳理结构,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行文逻辑、把握文本脉络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整体性思维与结构化分析能力,能够从宏观视角审视文本,准确把握其层次布局与段落衔接,进而深入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通过梳理文本结构,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把握文本的大意,还能在训练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与篇章组织能力。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老舍先生是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济南的冬天的?他的文章有着怎样的结构安排”,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构问题。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段落顺序,逐步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比如,文章开头,老舍先生以一句“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直接点明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其如何引导读者进入济南的冬日世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发现作者围绕济南的冬天,分别从阳光、雪景、水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绘。教师引导学生识别这些并列或递进的层次,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比如,阳光是济南冬天的一大特色,它为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纱;而雪景则在阳光的映衬下,更显得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至于水色,更是济南冬天的点睛之笔,清澈见底的泉水在冬日里依然潺潺流淌,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在文章结尾处,老舍先生再次提到济南的冬天,用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总结了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结尾与开头的呼应关系,理解其如何强化主题、深化情感。在梳理完结构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学生发现文章中各个层次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比如,阳光为雪景提供了温暖的背景,使得雪景更加生动可爱;而雪景的描绘又进一步体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为后文的水色描写打下了基础。这种层层递进、相互映衬的结构安排,使得文章整体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梳理结构是文本细读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上述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文本结构,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与篇章分析能力。
三、鉴赏语言,学习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火花,其魅力在于独特性与多样性。鉴赏语言是学生学习表达技巧、提升语言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学会以欣赏的眼光审视文本中的语言美,关注作者用词的精妙。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景色往往与哪些情感相联系?你认为作者会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对秋天的怀念?”在文本阅读环节,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静心默读文本,画出自己认为有特色的词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用词的角度进行鉴赏,比如,在“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等形容词,精准地描绘出各色花朵的特点,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母亲品质的赞美。在鉴赏词汇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比如,在“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中,作者通过“悄悄地躲”和“偷偷地听”两个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母亲既想关心孩子又怕打扰孩子的矛盾心理,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母子对话的片段,通过声音的变化与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包容,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最后,教师强调鉴赏语言对于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将本课学到的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不断积累与运用新的语言素材与表达方式。
鉴赏语言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上述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还在模仿与创新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作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深远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情感体验及生活应用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文本细读的策略,也应不断反思与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时代发展特点,不断完善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