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作者: 梁兆连

语文新课标指出:“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汉字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中的识字写字教学自然也需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围绕汉字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感悟汉字的文化魅力,提升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开发趣味性识字写字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编者重视识字写字内容的趣味性,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猜字谜、儿歌识字等,体现幼小衔接的教学特点。在这些识字写字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去学习教材的内容,学生是难以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汉字构形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开展趣味识字写字主题活动。

1.围绕趣味性设计多种活动

第一学段学生学习汉字,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幼儿园的语言学习基础,将图像化、故事化、表演化学习融入识字写字活动中。比如,在幼儿园,教师常用卡片引导幼儿识字学词,幼儿能够直接根据图示读出汉字。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像化识字教学法,将教材中呈现的图像与生字,制作成识字课件,在课堂上随机呈现,让学生及时读出相应的汉字。又如,幼儿园教师常常以“我来表演你来猜”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动作有关的字词,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我演你猜”的学习活动,轻松实现识字目标。

2.突出体验感

在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有的读音往往对应多个汉字,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升国旗》一课,与读音“lì”对应的就有两个生字“丽”和“立”,再加上之前学习的“力”,学生极容易将这几个字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这几个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美丽”“站立”“力量”,然后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加深对它们的印象。比如,学生观看一张很漂亮的风景画,通过视觉体验“美丽”的内涵。

二、建构浸润式识字写字学习情境

所谓浸润式学习一般具备适时引入、循序渐进、深度在场、协调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一种身心融通的学习状态。对于幼小衔接的识字写字教学来说,就是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进入相关情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1.结合学情,开展趣味识字活动

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汉字涉及的对象是儿童经常接触、认识的事物与现象,多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简单的形声字体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开展趣味识字活动,使相关的汉字学习过程显得很有意思。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秋天》中,出现的“大、天、个、会”等字,与学生此前学习的“人”字有关。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起点,结合学生在幼儿园学习语言文字常用的表演法,在“大、天、个、会”等汉字的学习中,开展“摆一摆、变一变”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或手势,对所学习的与“人”字有关的生字“摆一摆”“变一变”,让学生看出“人”在新学习的汉字中的位置与变化。在游戏带来的趣味体验中,学生学起来十分投入,初步建立字族识字的意识。

2.汉字溯源,重视图义相连

由于汉字在由繁到简的演变中受符号化影响,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似乎不够紧密了,字形的识记与辨析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汉字溯源的方法,通过呈现汉字的古体字字形,让学生比较古今字体发生的变化,重视图义相连,提升识字效果。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江南》,对于文本中安排学习的“采”字,学生不容易看出它的字形特点,也难以理解它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呈现“采”的古体字,结合课文插图,进行趣味讲述:“在炎热的夏天,你来到荷塘边,看到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和嫩绿的莲蓬,你想采一些回家,你会用什么采呢?”学生齐说“用手”;教师再引导学生看古体字“采”,了解它的上半部分代表“手”,下半部分代表可以采摘的对象;在《江南》这篇课文中,“采”的对象是荷叶、荷花与莲蓬。经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学生弄懂了汉字“采”的上半部分代表的就是“手”的形状,用手去摘取、采集植物的果实,就是“采”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3.应用迁移,积累识字经验

每个汉字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导致外国人觉得汉字难学。实际上,统编教材的编者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旨在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能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积累识字经验,实现自主识字的目标。比如,形声字中“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规律,就是适合学生进行迁移运用的识字方法。

三、组织过程性识字写字学习评价

儿童学习汉字自然需要借助评价看结果如何,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实际上,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对学生语言学习的评价,就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且重视学生自评与互评,把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

在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识字时读正确,还是学生写字时写正确,教师都需要重视对学生读与写的过程的评价。

1.先看读正确

汉字中有不少字读音相近,如果教师不仔细看学生发音的过程,就很难判断学生是否读正确了字的读音,如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边音与鼻音等。学生在读汉字的时候,教师既要注意听学生发出的音,又要注意看学生发音的口型与动作,才能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读正确。

2.再看写正确

有些学生写字的时候不讲究笔顺,这与学生在幼儿园不规范写字有关。但是,笔顺是第一学段汉字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引入“我来书写你来评”的活动,让同桌的学生对照教师制作的课件正确书写笔顺,互相评价各自书写的汉字,解决写不对笔顺的问题。

总之,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让学生在汉字启蒙学习中顺利形成自主识字与独立写字的能力。

作者简介: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云衢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